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华附。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该校师资力量强,校风纯朴,学风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华附。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该校师资力量强,校风纯朴,学风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该校于1952年由中山大学附中、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岭南大学附中、华南联合大学附中合并而成。1982年由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改为现校名。1978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属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
该校从1924年创办中山大学附中起,已培养了大批人才。先后8次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广东省一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中学。截至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高中、奥校初中共39个班,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200余人。华附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众多,拥有一支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以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有广东省杰出教师4人,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81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与马吉华国民型中学结为姐妹学校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粤”的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华附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创办了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同时设有国际部IFY,教育集团已见雏形。作为有悠久建校历史的中国名牌学校,华附雄厚的教学实力早已为人熟知,特别是多年来学校形成的严谨、高效、敬业、精细的校风与学风,独创的一系列规范、科学、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得到教育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校园。以吴颖民同志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校本实际的教育思想体系和管理风格。党委领导以师风、校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渊博的学训折服人。
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人才,建立起“以老带新制度”、“培养进修制度”,建立“科研基金申报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交流资助计划”和“著书立说资助计划”。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从细节入手,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制度,和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舒畅型”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工会作用,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新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办学特色
概述
华南师大附中前身可追溯至1888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一百多年来,华附秉承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传统,是享誉岭南的著名学校。
二十世纪50年代,华附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改革,成为当时“全日制中学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后,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最早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90年,中共中央几位领导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对华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领导的激励,促使华附不断超越自我,跃上新台阶。1996年,华附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12468工程”,确立“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宗旨。新课改的实施,华附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再立潮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二是注重基础,鼓励冒尖; 三是合理负担,讲究效益; 四是内外相促,教学相长; 五是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六是坚持改革,着眼未来。
学校校训
厚德笃学
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
在华附,分数不是惟一目的,华附更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而并非只看重那些成绩佼佼者。华附要培养的是每个学生的“做人基础、求华南师大附中校风知基础和身心健康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品质行为规范、确立自尊自强的信念;在求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学会,更要会学,掌握好学知识的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作风。高起点的华附学生中,学校更愿意给学生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据了解,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三个最早:早在合校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教育改革”;20世纪60年代后,首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学校最早在全国普教系统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即在部分学科按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的不同程度组织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在华附,文学社、广播台、越野兴趣班等等课外活动应有尽有,开展得热火朝天。正是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进入21世纪初,华附学生共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励,一百多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办学宗旨
为了使华附办学质量、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1996年,学校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1248工程”。提出了“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建设。加强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抓科研、促教改,走科研兴校之路;建立课外活动激励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制,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建立新的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奥校办学新模式。大力推进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人性化教学模式,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教育模式,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模式,以科学民主管理为目标的舒畅型学校管理模式。制定了“八个一”的素质要求。
该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设1个综合试验班,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科性试验。另外,在初、高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单科试验班,进行教材教法改革、自学能力培养等单项试验,还聘请外籍教师主讲“英语口语课”。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同时,开展了课外科技活动,设有文学社、数学爱好者协会、天文学社、无线电组、摄影组、集邮协会、歌舞团等17个社团,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着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以个别化为发端,以个性化为归宿,构建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课程体系。首先,是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着力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形成奥班、试验班、普通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协调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规定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优质化,选择性课程(学校课程)系列化、个性化、特色化。选择性课程包括:一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提高性课程,二是扩华南师大附中校徽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的扩展性课程,三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实践性课程。其次,是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一是在现有学科课程中更新内容,体现现代化科学技术精神;二是在学校课程中专门开设介绍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相关课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健全人格。再次,是课程发展趋势国际化。紧随教育领域日益频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融入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把握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博采众长。
华附还一直在思索自身的“品牌标识”——独特的理念系统、操作系统和管理体系。在此期间,华南师大附中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为素材,整体构建起学校的办学体系——“一二四六八工程”。 “一”,用一句话概括的办学理念: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
“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软硬件建设。
“四”,建立四个工作系统: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模式,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与效益型后勤服务模式,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舒畅型学校管理模式。
“六”,提出六项人才培养标准: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素质全面,能力多样,人格健全,适应性强。
“八”,对毕业生提出“八个一”的要求:怀有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红心,并养成一套良好的做人规范;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能写一手端庄的毛笔字和硬笔字;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学有所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一门体育运动的技能,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掌握一项乐器演奏技能,并有良好的审美修养;练就一手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炼就一项劳动生活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2001年到2005年的发展总目标: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继续努力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品牌学校。为实现发展目标,学校提出了“五化策略”:优质化,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