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家乡区县: 咸阳兴平市

“十一五”期间,58万兴平人民在兴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123456”的发展思路,高点定
位、加压紧逼、志在超越、不懈进取,使“十一五”成为该市历史上
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兴平2009年跃居全省第12位。“十一五”
末,各项经济指标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2010年全
市生产总值完成103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6%,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188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
达到2.2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41亿元,
是“十五”末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亿元,是“十
五”期间的2.2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6100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和2.4倍。

五年来,兴平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94个,总投资221.3亿元,共开
工建设总投资186亿元的重点项目94项。国内500强企业康师傅投资1.
4亿元的方便面生产线已经达产达效;世界500强丰益国际集团投资11
亿元的粮油食品加工项目、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投资30亿元的粮油综
合产业基地建成后,兴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粮油深加工和物流基地。

兴平市坚持按照“洽谈项目争落户,签约项目促开工,建设项目
抓进度”的原则,以项目保增长、以项目增后劲、以项目促发展。大
力推行项目建设“六包”(包开工、包建设、包进度、包质量、包稳
定、包建成)和“五个一”(一个项目、一个包抓领导、一个牵头部
门、一套人马、一抓到底)责任制。建立定期走访客商制度、重要部
门与客商对话制度,及时为客商排忧解难,真正做到“墙内的事绝不
无端干预,墙外的事务必服务周到”。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周汇报、月
通报、季讲评的“两报一评”制度,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协调
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快速向前推进。积极构建高效能政府、服务型政
府,先后对涉及客商投资的14个单位的400多项收费,先后3次进行清
理整顿,废止了100多个不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收费项目,给客商投
资开通了绿色通道,投资洼地效应初步显现。2009年,兴平被省政府
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五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户,其中过亿元企业达到20户,
规模工业总产值2010年预计达到141亿元,三大园区从业人员达到15
万人,“一城两翼三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三大工业支柱产
业迅猛扩张,推动市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进位。

兴平市依托辖区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特别
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市级企业产业互补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
业立市富市强市”战略,按照“强支柱、搭平台、上项目、抓招商、
推动民营崛起”的18字方针,强势推进规模工业扩张,工业经济全面
迈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积极抢抓西咸新区建设机遇,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大园区规划
执行力度,逐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承载
力。在完善园区2005——2020年详细性控制规划的基础上,聘请专家
指导完善《兴平市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修订意见》和《兴平市工业集
中区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的
市场化路子,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园区概
念性总体规划、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投资2亿元完成了园区一
路、二路、科技路、七里大街、金城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
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对入园企业从入园伊始,就指派专人实行“
保姆式”全程服务,为企业生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积极参
加“西洽会”、“关天博览会”等各类推介活动,扩大企业知名度。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企业16176家,中、省大中型企业和研究所16家,
初步形成以现代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陕柴
重工、中航制动、宝塔山油漆、陕西奉航等大中型企业为支撑的产业
集群。

五年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撬动民间资本48亿元投入城市建设,
形成了七纵五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城市框架规划由14平方公里拉大到
4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49%。专业市场达到31个,城区人口
迅速突破20万人。大手笔建设现代化魅力城市,充分激发市民群众对
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十一五”的发展实践中,兴平市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创
新干部的考核激励运行机制,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阳光执政,建立了市级领导践行誓言人民群众评判、党员(公民)旁
听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党政一把手公开廉政承诺、市委
与各界群众“零距离接触”、党风政风行风万人评等10项制度,为县
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考核机制上,兴平市着力搭
建“月考核、季讲评”、市级领导包抓招商引资、大项目、新农村建
设、目标责任考核、驻村促进队等六个竞争平台建设,邀请党代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现场观摩,先进的颁红牌、发
奖金、介绍经验,落后的抱黑牌、缴罚金、表态发言,并将考核结果
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彻底解决了“干多干少一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也不能把谁怎么样”的问题。在用人机
制上,坚持赛场选马、优胜劣汰,注重在大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
一线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识别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大
胆使用和重用那些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口碑好、律己严的干部,
让干部通过事实看到在兴平只有干才有希望,不干,绝没有出路。在
激励机制上,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真正使那些热情高、干劲大、成
绩突出的干部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越干越带劲,使那些
工作滞后的有压力、坐不住。行之有效的考核、用人、激励三套机制,
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拉动兴平经济腾飞的‘三驾马车'”。
站在两个五年计划更替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兴平人积极抢抓新一
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关天经济带建设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
市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强化“工业基础雄厚、县级市城市品牌
和地处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圈的区位”三大优势,努力将兴平建设成全
国领先的粮油(深加工)产品集散基地、西部重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陕西能化产业重要功能板块、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节点、西安国
际化大都市功能配套区和现代化宜居城市、生态城市、魅力城市。

刘高磊(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