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楷权(1922--1949),原名崔楷,又名崔佳权,别名子祥,南海县沙头镇山根乡下沙村人。父亲经营航运,并置有田地桑基鱼塘产业。崔楷权自幼随父母在广州求学。虽然出身富裕家庭,但不是纨绔子弟,为人有正义感,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轰炸广州市区。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三年级读书的崔楷权与同学们一道走出校门,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出墙报、办民众夜校、演街头剧,到敌机轰炸地区慰问和救护受伤的同胞,向群众募捐抗战资金。1937年12月27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在党的领导下,成立 “青年抗日先锋队”。崔楷权与同学们率先参加这支全省最先成立的抗日队伍,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学习、成长。
1938年10月,广州市被日军占领,崔楷权随父亲到了澳门,参加当地抗日进步文艺团体 “起来剧社”。同年冬,参加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组织 “澳门文化、戏剧、音乐、体育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同年十二月,崔楷权随服务团第二队到鹤山县沙坪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与农民同劳动,替群众治病,抢救伤病员,演唱革命歌曲,演出街头剧,唤起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同年,崔楷权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服务团为了取得合法地位和活动经费,编入第四战区广东动员委员会战时工作队。
1939年7、8月间,崔楷权随服务团四、五队到敌后顺德县龙眼乡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后因当地斗争环境险恶,经济又无法支持,就分散到各地活动,崔楷权转入 “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后被党组织派往赤山乡小学教书,并组织青年读书会,编写油印《救亡呼声》、《土炮》等小报。
1941年,崔楷权受中共珠江三角洲中心县委和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党组织派遣,转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改名崔文光,从事学生工作。后来,党组织考虑到崔楷权有商人家庭的背景,决定让崔楷权以商业活动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崔楷权动员母亲拿出一笔钱在惠福路开一间红棉小食店,作为广游二支队在广州的第一个秘密联络点。日伪统治期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红棉小食店开了半年左右便告倒闭。后来通过崔楷权的未婚妻关玉英的哥哥打通了惠福警察分局的关系,于1942年夏天在米市路开了一间 “广安柴店”作为新的联络点。
1943年崔楷权毕业离校,按党组织的指示任广安柴店老板,主持业务。同时争到一个国民党的甲长职位,更靠近惠福警察分局,崔楷权成为该分局长私邸 “诚园”的座上常客,方便了情况的收集传递。1945年清明前后,珠江纵队第二支队长郑少康到广州了解情况、侦察地形,隐蔽在崔楷权家里。在反动派要查户口时,崔楷权及时通知郑少康安全转移。同年6月,崔楷权得到侵华日军和汪精卫伪军将要进攻禺南游击区的情报,通过内线证明属实后,及时转告禺南游击队,使部队及时转移,免遭损失。崔楷权发买货为名,经常往来于游区罗岗、从化、增城和顺德西海等东纵珠纵根据地,担任重要交通通讯任务。与此同时,崔楷权还把位于中华中路云台里十八号的住宅作为接待党的领导骨干的住所,接待过李嘉人、梁广、梁嘉、林锵云、连贯、陈翔南、郑少康等。在禺南作战腿部受伤的冯剑青还在那里养过伤。崔楷权的 “广安”联络站和云台里接待站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收集传递情报,购买药品、器材,接待来往人员,护理伤病员,印发文件、书报、传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5月,地下党员董世扬在崔楷权家里工作了一个多月,油印东江纵队《前进报》社出版的中共 “七大”文件。 同年8月底9月初,由崔楷权执笔、郭静之修改的珠江纵队第二支队《告广州同胞书》,谴责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接收广州时造成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并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同年9、10月间,崔楷权及其接待站转归中共广州市临时委员会领导。崔楷权与何家槐取得联系,收集国民党广州行营的军政情报。1946年在广州市临时市委领导下与地下党员董世扬等出版《学习知识》杂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崔楷权为了支援革命事业,他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家庭财产。开小食店、柴店,都是家里的钱, “广安”柴店既要养工人,又要接待来往的同志,还要支付部队伤员医药费,因而经济上入不敷支。久而久之,崔楷权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为了革命,崔楷权发苦为饴,柴店时常出现无钱开饭局面。崔楷权由于工作劳累,生活艰苦,也染上了肺病,但他仍然乐观地坚持工作。
1947年2月,党组织为了建立广州北郊游击根据地,决定成立中共江北工作委员会,崔楷权调到江北地区工作。他同钟达明、李绍宗等分别去永汉、麻榨、正果等老区与北撤时失去联系的党员恢复组织关系,发展新的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年10月左右,崔楷权任中共江北工作委员会宣传科长。1949年2月,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崔楷权被任命为第二团副政委,同年3、4月间,为了解放广州做好准备,东三支司令部成立直属先遣总队,活动于广州市北郊。崔楷权任总队副队长兼政治委员。筹备期间,崔楷权四出奔走,找人联系,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从家里及亲友处借钱筹款支持部队的活动经费。他亲自执笔撰写了《赶快组织起来,为大家的出头翻身而奋斗》、《告增、从、番、花民众书》、《国民党大小官员,珍惜自己的前途》等一系列宣传我党政策主张的文告,以东三支直属先遣总队的名义印发。由于文告联系实际,文字通俗易懂,对宣传党的政策,分化敌人,起了很大作用。增西禺北大片地区四、五十条村庄,纷纷成立农会和武装民兵三、四百人。部分国民党地方势力也向我们认购公债谷,借枪支给我们组织民兵,有的起义过来,有的主动向我们报告敌情。
1949年7月中旬,先遣总队在禺北冯迳下村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时不幸被敌侦悉,并遭一营敌人突然袭击,崔楷权在率部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