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河畔的铜鼓岗出土文物见证广宁的青铜时代

家乡区县: 肇庆市广宁县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绥江则是广宁最早有人类在那里生息、繁衍的地方了。一九七七年绥江河畔的铜鼓岗,发现和清理了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出土了大批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和陶器。这个事实,就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证明。

如果仅从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为根据,来探索古代广宁地域最早在什么时候有人类活动,则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较详,(《南齐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虽较早,但不详。)这本代书于唐朝元和八年(813年)的地理志,是这样记载的:"化蒙县,下,秦四会县地,[南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置化蒙县。"化蒙名称的由来,则是化蒙县由古四会县蒙乡的地方划出来建立的。(1)这处地方,在今新楼区东乡及其附近一带。(2)东乡和铜鼓岗相邻不远,并列于绥江北岸,这一事实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正是以史籍的记载和考古的发现相互印证,来说明古代绥江沿岸东乡至铜鼓岗一带,是广宁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只是有文字记载的时间要比人类实陈存在活动的时间要短,这是由于历史条件所致。

一九七七年七月,在绥江河畔的新楼区官步,一座高约六十米,长二百米,略呈椭园形称作铜鼓岗的小山岗,建设广宁氮肥厂的工地上,发现了青铜器。经广东省博物馆派人指导,发掘和清理了战国时期二十二个墓坑,出土了大批随葬器物,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计二百九十五件。这批青铜器中,除剑、矛、链等兵器外,还有鼎、盘、斧、笏刀等炊器和工具。令人注意的是,有的青铜鼎,底部布满烟炲,说明这些器物不仅是随葬品,并且是当时人们使用过的实用器具。

铜鼓岗大批青铜器的出土,它不但为研究广宁最早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它还"对研究广东古代青铜文化和几何印纹陶具有重要价值。"(3)所以,这是广宁考古工作上一个比较重大的发现。

这里还顺便要提出的:在清理铜鼓岗战国时期墓葬群的同时,在山岗顶部,就发现了原有一片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表土和墓葬的填土中,发现一些属于这个时期的夹砂粗红陶片、曲尺纹陶片和磨光石环等。(4)这就是说,在铜鼓岗有人类活动的时间,还可计算至战国时期以前。只是仅有零碎的标本,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什么性质与规模的遗址,不好随便推断,仅仅记载发现这个时期的石器标本。

综上所述,在我们广宁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是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的。继铜鼓岗之后,1984年相继在新楼山仔岗、宾亨茅岗发现了战国时期遗址,并汇集了一批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印纹陶器标本,能说这是偶然吗!之后又在宾亨相继发现南朝、唐、宋、明等各朝代的古墓葬,能说这是偶然吗!这样,就基本上以考古和文物内容构成了广宁上自战国、下迄明清的整个历史的纵剖面,使我们看得更清晰了。

小丸子(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