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挖出石器时代器物 广宁历史前移2000年

家乡区县: 肇庆市广宁县

2010年6月,由广东省文物考古所和广宁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历时两个月,在广宁龙嘴岗再发掘出战国时期的墓葬17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等器物300多件,距今至少4000年。令考古专家更惊喜的是,在地表还采集到商周时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一批。也就是说,广宁县的历史将从战国时期前移到新石器时代,前移了2000多年。

据了解,坐落在广宁县南街镇首约村的龙嘴岗墓地早在1996年、2005年就进行过两次发掘,已经清理了战国石器墓葬25座,出土了价值较高的青铜器、陶器等器物350多件。当时龙嘴岗山地的2/3未勘探发掘,一直被省文物局列为文物监控地带。

此批挖掘战国墓分布比较集中,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方面与前几次发掘所见大体相同。葬具及人骨都已腐朽无存,葬式不明。从现存痕迹推断,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个别小墓可能不具有棺椁。随葬品一般都是实用的铜兵器、铜生产工具和铜、陶质生活用器。

青铜器是墓中的主要随葬品,在全部出土的300多件器物中,青铜器多达200多件。最多的是兵器和工具,还有炊器、储藏器和乐器等。在这次出土的青铜兵器中,短剑和剑引人注目。专家推测这批墓的死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主要是男性,他们生前持矛佩剑,参加战争和械斗,同时他们又拥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工具,大概并未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在当时广东的奴隶社会中,这些人应是自由民或小奴隶主,而在战争和械斗中则充当武士。

出土陶器100多件,有釉陶、印纹陶、划纹陶、素面陶和泥质软陶等,这几类陶器的出土,情况与增城西瓜岭和始兴白石坪战国遗址相似,时代与后者更相接近,进一步证实了这批墓葬的时代大都属于战国晚期,较早者可能在战国中期。

据介绍,墓葬中所见随葬器物的形制、纹饰等与本省各地区及广西、湖南等地的同时期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刻有“王”字形、“几”字形符号的铜矛、越式鼎、扁茎五格短剑等极具地方特色。而双钮矛反映出粤西北地区与楚地文化的密切关系。据文献记载,秦代以前岭南主要是古代越族聚居的地区,推测这批墓葬的主人属古越族。而岭南与楚地相接,广宁地处五岭南麓,更处在楚越文化交流的前沿,龙嘴岗墓葬中出现某些楚文化因素,就是这种文化交往的反映。

小丸子(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