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固始幅员29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4万(2014年),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固始书法群体备受国内外书法界关注,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固始县历史上曾作为中原地区向东南沿海数次大规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中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深远的影响,上至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中,有四次较大规模的入闽移民,影响深远。这些入闽先人的后裔逐渐播迁至粤、台、港、澳及海外各地,形成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现象。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14] 由于闽国王潮、王审知均为固始人,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固始”迁来。明清时期又有不少福建人迁至台湾。从而形成了闽台人对”光州固始“的祖根认同。据有关闽台“移民资料”中介绍,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福建晋江、莆田、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龙海、仙游、长乐、诏安等地 。在台湾陈、黄、丘、宋、林等18部大姓很大部分族谱上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光州固始”人。历史上有玉皇阁、东门城楼、宾阳楼、魁星楼、望月楼等标志性建筑,且历代均有遴选的“固始八景”。著名景点有西九华山、妙高寺、安山、华阳湖、云霄庙、陈氏将军祠、王审知故居、郑成功衣冠冢、吴其濬(状元、植物学家)故居等。
固始方言在学术上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信蚌(河南信阳—安徽蚌埠)片,但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江淮官话的特点,语言具有“交融性”。此外,完全没有翘舌音是固始方言的一大特点,这与河南省以至于邻近的信阳市各县区差异明显,却与安徽省西部沿淮地区十分相似,其中东邻安徽省霍邱县方言和固始方言相似度极高。
固始特产有固始柳编,固始皮丝,固始茶叶,固始鸡,固始鹅等。著名的人物有陈元光,施琅,郑成功等等。
总之,我的家乡固始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