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庵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办事金丰村深山密林之中,始建时间不详,但寺存碑载明嘉靖年间有善信施田,由此推及建庵时间应是更早,当有500年历史。祥云庵虽小,然史上曾因两事而闻名,一为清初,住持奯 山大和尚暗传为南隐明末崇祯皇帝太子朱慈烺 ,圆寂后葬于庵后侧,修有墓塔供人朝瞻;二在民国初年,该寺为梅州二大比丘尼庵之一。相传惭愧祖师,先此结茅,后创灵光寺,故祥云庵有“小阴那”之称。原庵为土木结构,已破败,2008年千佛塔寺接管,拆除重建,作为静修场所,更名为“祥云禅寺”。
这天,我独自驾车,从金丰村道左拐,行约五里许,至祥云庵山门,门联“祥云福荫清风引路跨仙境,林木生辉鸟语迎人报喜声”。跨入山门,渐入佳境,行约六百米,至祥云庵。但见祥云庵,位于山窝之中,半山而筑,三面青山环绕,树木葱笼,正面层峦叠翠,一目十里,远离喧嚣闹市,超凡脱俗,深藏幽静山谷,木鱼声声。庵寺为2008年原址新建,为两堂四横结构,红墙灰瓦,石质门窗。正殿石柱抬梁,雕梁画栋,供奉惭愧祖师,后有三宝座像,左右为观音及地藏座像,一如佛家道场般布局。左右四排横屋为静修室、禅房、接待室及斋堂等。殿后有化胎,半月形状,水泥铺设。庵左侧有百年橄榄树,根部周长一米,树干挺直,枝繁叶茂,一片阴凉。庵右侧山涧有涓涓泉水,安放灵济龙王古碑神位,其后有棵古树,攀壁而上,盘石而长,其根、其干、其枝之状,神似腾龙。
祥云庵风雨五百年,日月有序,世事无常,庵留印记深刻,寺藏古物无多。经2008年拆解重建,陈物古迹所剩无几,四百余年古钟一口、古碑七块及明末崇桢皇太子朱慈烺 之墓塔,承载祥云庵非凡之事。
庵存古钟一口,据钟体铭文显示,铸于明万历十年,为程乡县(今梅州)紫云山……。钟体形态古拙,色泽沉稳,铭文记载名属、年代及捐者。此钟文革时期遭砸,肩部留下砸洞,所幸钟体未裂,除砸口外,周身尚是完好,真是:风雨五百我犹在,肩部砸口记凡尘。
祥云庵留存古石碑七块,计有:明崇桢十一年立“祥云庵义置佛庄碑记”、清雍正十二年立“真愧比丘记略碑”及“为总持师祖从立当会碑”、清康熙壬午年立等碑。碑刻记述祥云庵重修扩建外,亦有田租奉粮之事。
祥云庵有明末太子朱慈烺住庵之说。据《明史》载“太子慈烺 ,庄烈帝第一子。崇祯二年二月生,三月二日立为皇太子。……及贼败西走,太子不知所终。”明末太子究竟命飘何方,正史不明,然经种种史迹及梅州民间传说表明,太子与梅州灵光寺及祥云庵有关。
慧日法师晚年时,为免祖师奯 山和尚事迹湮灭无闻,请人撰写并刻碑《真愧比丘记略碑》,其碑主要为保障祖宗坟墓尝田所立,其中亦有提及明太子朱慈烺 。
祥云庵,静处无边仙境,挺 立参天古木,木鱼声声,梵音阵阵,可谓 风水宝地。若解太子迷踪,可补 《明史》“太子不知所终”之缺,祥云庵亦或 可成 旅游热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