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简称HEMC)位于中国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驻20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35万人。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10所广东高校新生陆续进驻大学城,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概述
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定位为中国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地理位置
广州大学城位于东经113度40分,北纬23度06分,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自然气候
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旅游景区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依照全新的教育理念规划,广州大学城不仅在建设规模、速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成为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一流高校的重大机遇。
大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城里首个学生勤工俭学基地,预计入驻商业城的商家每年可以提供1500个勤工俭学岗位,为大学生创造约3000个就业机会,大学城学生勤工俭学难的局面将得以改善。
据介绍,勤工俭学岗位有街道绿化区与门窗的清洁;餐厅、酒吧、星级酒店的服务生;网吧、电影院的管理;商场和银行促销员等。大学生利用课外闲余时间上班,每月大约可以挣到500~1000元,既保证每月生活开支,又能增添社会实践经验。
大学城博物馆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主楼西翼发掘的重要历史文物——南汉王墓,将原地保护,既能教学又可供游人参观。有价值的祠堂、庙宇、一砖一瓦甚至每一棵“绿色古董”都在大学城保留下来,使之成为广州新的文化旅游胜地。
大学城博物馆一期工程大部分完成,一个传统的岭南村落已“花容初现”,鳞次栉比的灰砖青瓦房子复古得惟妙惟肖,一条直通珠江的路已建成,近期将铺上青石板,小桥流水也已打好“底稿”,只待注入清泉。霍氏大宗祠、淡隐霍公祠和萧氏宗祠的修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后这里将陈列小谷围的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此外,原地保护关氏宗祠、三圣宫,它们和从赤坎村迁建过来的丛荫林公祠、胜广梁公祠将组合成历史建筑群,对内部功能改造整合后,形成一个城建展览馆,向社会展示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历史。
大学城“八馆一场”
广州大学城将新添八个体育馆和一个中心区体育场,作为2007年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赛场和2010年亚运会的备用赛场,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中心区体育场可容纳4万观众,将成为广州第三大体育场。八馆一场”将按不同的比赛功能科学分工建设,其标准可接待各类体育赛事,总共可容纳观众8.7万多人。
旅游指南
为了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广州大学城的建设成为广州乃至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广州大学城的交通路线已日趋完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