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畔的明珠

家乡区县: 江苏省溧阳市

美丽的天目湖畔,杨柳依依,江苏省溧阳高级中学就坐落在天目湖畔,作为一所承担着社会教化作用的名校,江苏省溧阳高级中学就像一颗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江苏省溧阳中学创建于1946 年,由当时的江苏旅川临中(四川重庆)和江苏临中(皖南瑶溪)合并而成,朱墙碧瓦,绿树参天,校址设在溧城镇东门外歌岐村。1949 年解放,改名为苏南溧阳中学,这让溧阳学子心潮澎湃。 1953 年 3 月,改名为江苏省立溧阳中学,并由江苏省教育厅投资迁校至省溧中老校区,由此宏伟的目标开始繁殖在省溧中人的内心。 1963 年被列为 18 所江苏省示范中学之一,是溧阳人民着力关爱的高中。1980 年恢复原校名——江苏省溧阳中学,并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迎来了高中改革的春天。1992 年顺利通过省教委的复查验收,再次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6 年底建立了完全高中的格局, 2000 年 4 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3 年 12 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星级学校转评验收,被命名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是江苏省溧阳中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04年5月,在中共溧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省溧中从溧城镇平陵中路的老校区搬进了面积273亩、总投资1.98亿元、建筑面积9.1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区,新校区教学设施齐全,新建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先进的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现代化的教学评估系统,多功能报告厅,标准的塑胶跑道运动场,先进的体艺馆等,办学条件堪称国内一流。新校区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水榭凉亭,碧波摇影,是江苏省教育系统著名的花园式单位。

 

江苏省溧阳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天目湖畔,自1946年创办至今,整整六十年。六十年,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六十年,励精图治,蒸蒸日上;六十年,教学相长,桃李芬芳。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年的沧桑岁月,刻录了省溧中人奋发、进取、励志、创新的轨迹,锻铸了省溧中人求真、务实、奉献、爱生的校魂。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积淀了丰富的办学底蕴,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学风好”的优良办学传统,确立了“笃志励学,自强不息”的校训,以及“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校风,“谨严诚朴,民主开放”的教风,“近思切究,致真至善”的学风。这些都成为江苏省溧阳中学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6人,即狄增富、周叔范、朱国兴、朱心红、王海平和黄鉴明,硕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共18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0名,常州市骨干教师20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老师,学校哺育了无数享誉中外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分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或从政为民,或从事科教,或著书立说,在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在创立业绩的同时,也为培育他们的母校赢得了声誉。他们当中有: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翟中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沈学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小麦育种家程顺和,三十四岁荣获美国总统奖的葛力明,著名微电磁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吴柯等等。

回首既往,岁月峥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矢志不渝,立志事业,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江苏省溧阳中学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新挑战,江苏省溧阳中学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下,师生员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努力攀登,争创世纪新辉煌,把天目湖畔这颗明珠——江苏省溧阳中学早日建成高质量、有特色、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四星级学校。

一所学校的的不以升学率论成败,一所学校应当承担社会教化的社会责任和培养下一代的历史使命,一所学校不需要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每一个学生走出校门都要是一个有道德的大写的“人”,江苏省溧阳中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这颗天目湖畔的明珠会一直发光发热,在教育的领域越办越好。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uqiong1994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0424560.html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095610873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95610873

 

风雨琼天(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