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彝苗族传统文化保持区主要有安尔乡小米多村、林口乡木黑村、坡头乡亳都村。
民间文化传承人有:①民间舞蹈代表人物:杨洪清。②民族民间工艺代表人物:吉学平。③民间风俗礼仪传承代表人物:陆金华。
民族语言文字:主要少数民族有苗族、彝族、白族等。现彝族仍有文字,少数人可讲彝族语言。苗族普在小范围内使用过滇东北老苗文,解放后重新创作了新苗文,但没有普遍推广,在农村地区基本没有人懂。苗族语言使用频率也在逐步减少,在苗寨或群体内部仍有苗语交流,但年轻一代多数用汉语。
民族民间口传文学:镇雄民间没有专门的神话史诗,仅有一些盘古开天地、伏羲兄妹繁衍人类、女娲补天等散见于一些民间歌谣中,地方传说主要有“鸡鸣三省”的传说。苗族现有少数人知道其祖先神话及英雄人物的传说,地方谚语及歇后语相当有特色,数目很多。《镇雄县志》已部份收录。
民族民间音乐:镇雄民间山歌主要即兴创作为多,在以前农村地区普遍流行,内容涉及爱情、警世、喻世、调笑、嘲讽、日常生活等,劳动歌主要有盘歌、打鼓草、莲花落等,唱腔不一。小调有劝赌歌、祝英台、赌钱歌、壮丁歌、荷包歌、长年歌、十月逢美去交情、烟袋歌等。习俗歌有酒令、丧葬乐有散花词。现民间山歌、劳动歌,收集在《镇雄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小调、丧葬,仍常见于民间喜庆、丧葬活动。
民族民间舞蹈:镇雄民族民间舞蹈常在于苗族、彝族、汉族丧葬习俗中,诸如苗族跳坛、汉族拜忏等。另外在节庆期间有苗族芦笙舞、汉族舞狮、舞龙、莲花舞,彝族芦笙舞等。
民间美术:民族民间美术方面主要有门神、甲马纸、春贴子,汉族用于祭祀、丧葬的“案子”,民间土漆漆刷的家具、图饰、木雕、泥塑的神像,以及傩戏表演的面具等。
民族民间建筑:镇雄民族民间建筑中,多采用庭院式木结构,辅助碉楼式土木结构。在现存建筑中有代表性的有彝族的大湾镇陇家房子。陇家老房子(现中共镇雄县委办公家)。
民间戏剧:在镇雄泼机、罗坎仍保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花灯、莲枪、牛灯、耍狮子、龙灯等剧目,现逢年过节都会搞一系列活动。我县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端公戏(傩戏),有过许多坛门、现仅有极少数传承人,在兴建寺庙庙会时偶尔还有表演。
民间曲艺:镇雄民族民间曲艺主要有唱书,内容多涉及民间传说、劝戒,歌颂历史人物等,诸如《大孝节》、《祝英台》,每逢办喜事等这种人员众多的场合,就会有唱书先生通宵达旦地唱。
民间传统工艺:镇雄传统工艺有编织工艺,诸如草编蓑衣、草鞋、竹编的种种日常生活生产用具等。陶瓷工艺有土制坛、罐、砂锅。木作工艺有雕花、藻井。酿造工艺方面有土制白酒和榨菜油。还有苗族传统蜡染、纺线、织布、挑花、刺绣,部分苗寨织布机及其他用具齐全。苗族服饰崇尚大红大紫、花色繁多,头饰、胸饰复杂,服装袖、肩、胸、腰带、裙边等都有挑花、刺绣。彩扎工艺在民间有屈指可数的老艺人掌握,可以扎龙、狮、牛等。现今在丧葬习俗中流行丧罩、幡伞、钱龙等。
民间传统习俗镇雄:饮食习俗崇尚敬老,口味则倾向于川味,喜麻、辣,特色菜有老腊肉、酸菜、盐菜、豆豉等,居住习俗方面民宅基本依山而建,建筑由堂屋及火炕组成,堂屋为各种仪式举办处所,火炕功能属会客室,“房圈”多为当家人住。民间制度习俗主要体现在各民族婚丧嫁娶中,这些活动往往有一整套传统的礼节和程序。另外,每个宗族都会有本家的辈份排列,易于认亲排辈,上溯十数代,下可延续几十代。民族民间体育主要有荡秋千、拨河、摔跤等。民间信仰上尊崇祖先崇拜及释、儒、道;主要仪式有庙会、献天、上坟、驱鬼等。民间还普遍相信一些神秘巫术,诸如有“走音”、“河兰法”、“降神”、“下阴曹”等。
更多详情请关注我的网络营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ynjian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422435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