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里的其中一个小镇

家乡区县: 揭阳市惠来县

 靖海镇在惠来县境东南沿海。镇政府驻地距惠城23.5公里。属沿海丘陵地带。面积49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81021人。加上靖海电厂上万员工与惠来二中上万学生,人口超过10万。海岸线长22公里(分靖海港和靖海湾),是惠来县主要渔产区之一,惠来三大中心镇之一。 靖海镇是一个海产特产名地,全镇有机动渔船263艘,总动力1.2万马力。年海洋捕捞量约5000吨。近岸海域多礁石,盛产有龙虾、鲍鱼、鳗鱼、紫菜、石班、海胆等名贵特产。沿海岸有镇办盐场1个,村办盐场2个,合计盐田2405公亩,年产原盐1544吨。镇境内有海港2个,靖海港,是省进出口物资历装御点。港池水域面积50平方米,可容纳船舶约800艘;资深港,渔港港池可供200~300艘渔船停泊避风沿海沙滩从1956年起开始种植木麻黄树,至1987年已形成绿洲(靖海镇靖海湾绿洲度假村) 得天独厚的靖海湾,滋生了优良的靖海港和资深避风塘,结成兄弟渔港,是惠来县两大海洋渔业捕捞基地之一。历史悠久的南门外延绳放钓作业,资深的拖风、扫莲作业,都享盛名。鳗鱼、石斑、鲨鱼和鱿鱼、乌贼、虾米分别为两地著名渔产品。主要渔业村有:资深;坂美;后王;靖海等;由于海岸线长,沿岸礁石众多,是龙虾、鲍鱼、紫菜、海胆的生长地,于是靖海便就成了珍稀海产品的产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汕头日报”、“羊城晚报”均有“靖海话鲍鱼”、“靖海话龙虾”以及“靖海话豆 ”的专题特写报导。 其经济发展历史也是比较久远。靖海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1956年—1957年,由省水产厅投资40.7万元,地方自筹3万元,在资深湾(石碑沃)建成一个4万平方米,可供200—300艘渔船停泊的避风塘。从此,靖海渔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1970年秋,惠来县成立了“治理靖海港工程指挥部”动员靖海全镇人民和田心、仙庵、周田、前詹等各乡、镇(时称公社)的劳动力,苦战了三年的时间,对靖海港进行治理。共投放义务工日80万个,资金74万,新挖航道1260米,并在沃仔咀开凿宽60米,深5米的新港门。1981年进行续建,疏浚港口的深度,贯通和浚深港口至狮石湖水闸的新旧航道并砌石护堤。从此一条长2960米,宽120—188米呈东西走向的新帆道,面积达50平方米的新港地便诞生在古城的东南面。整治后的靖海港口门基本保持着低潮水深3.5米,涨潮水深5米的深度,还配建码头、仓库和供水供电设施。整个港地可容纳各种船泊800艘以上,是粤东沿海避台风的最优良港口之一。

linyuanjiong(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