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一中

家乡区县: 安徽省怀宁县

安徽省怀宁中学,发祥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原名“凤鸣书院”,1903年更名为怀宁县立中学堂,书院和学堂旧址均在今安庆任家坡、安庆四中一带。1952年在原县城石牌重建,学校几易其名,1958年由省教育厅定名为“安徽省怀宁中学”,1965年被确定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安庆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0年3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一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不断优化和创新管理机制,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效应,教育教学质量稳定,高考成绩稳步上升,各项工作长足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电化教学设备一类达标学校”、“模范职工之家”,安庆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平安校园”等多项称号,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建校以来,怀宁中学向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其中2万多学子经过高校深造,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足迹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知名的作家、艺术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党政军领导人和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新建的怀宁中学凭借新县城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瞄准新理念、高起点、高品位,从设计到施工力求精细。学校位于新县城(高河)振宁路,占地面积247亩,建筑面积53988平方米。校园整体布局和谐新颖,色调亮丽明快,楼廊亭台顾盼生姿,绿树碧水互相映衬,校容大气整洁,校貌美丽优雅,教学设施齐备先进,处处彰显出现代化、示范性学校清新怡人、生机盎然的育人优势。浓郁而深厚的人文环境是学生成材的理想场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体制灵活、致力创新的管理体系,使怀宁中学多年来勇立潮头、成绩卓著。自1978年至1999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7114名,在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的有212人,平均每年10人,其中1998年全国数学联赛安徽赛区前五名选手中怀宁中学包括第一名在内占三名,并均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数学奥赛冬令营,被誉为“创造了几十年内打不破的纪录”;历届毕业生中,获博士学位的、成为专家学者的有200多人。1985年以来,学校获得省“文明院”、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国防教育先进集体”、“爱国卫生先进集体”、“花园式单位”等光荣称号三十多个,并被命名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8年国务院批准怀宁县城从石牌迁至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高河镇。鉴于石牌属于长江行洪区,每年夏秋季均受洪水威胁,又是“交通盲区”,怀中受现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有更大发展的空间。县城是全县政府、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同时也必然是教育中心。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必须同步迁于新县城。作为怀宁人民心中的育人圣地,怀宁中学已在新县城规划新校园,占地200亩,建设蓝图已经绘就。  励精图治,继往开来,面对新世纪,怀宁中学人定会满怀豪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创辉煌。怀宁中学人坚信,有政府的扶持,有各界名流、社会贤达的关怀和扶助,不远的将来,在新县城一定能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的校园,她将为初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出更多的俊才作出应有贡献。2002年初,怀宁中学依托县城迁址之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按总体规划、高标设计、分步实施、滚动推进的方针,于二00二年六月八日在高河新址举行奠基仪式。新址校园占地270亩,总建筑面积53200方米,投资金额达1亿元,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可供五千余师生员工开展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迁址后的怀宁中学将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严谨和谐、追求卓越的办学方向,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第一流的目标开拓奋进。

白小飞(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