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觉寺
原名洪觉寺,亦有称作红觉寺者,即以寺名命街名,规模与葆宁寺媲美。凡三进,主殿塑三大菩萨像,前殿为护法殿,前院建有左钟右鼓楼,各院庙房及东侧马厩,因系拉卜楞寺的属寺,为该寺僧朝拜塔尔寺时寄宿之处。青海建省,蒙藏招待所设于此,一度曾为班禅驻青办事处占用。
转经寺
原为藏经寺,为大通广惠寺属寺。寺址在县门街(今人民街)路北。凡二进,由敏珠尔、先灵佛先后主持。寺宇宽敞,两厢为广惠寺僧众来西宁寄宿。三十年代,西北佛教居士林借住。五十年代,为青海菩提学会会址。
金塔寺
为塔尔寺属寺。寺址在宏觉寺街西端,坐南向北。凡朝拜塔尔寺或该寺僧人来西宁者均住于此。寺貌较小,创建于清季。二十年代,曾整修一新。
雷呜寺
创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当落成时,适值天雨雷鸣,因名雷鸣寺,并以寺名命街名,迄今沿用。寺南向,正殿两层。
莫家寺
创建于明崇祯十四年前后,本为明副总兵莫与京宗祠,塑三大菩萨像。传说莫氏祖先为明奸相严嵩父子迫害,子孙流落西宁。寺成即以寺名为街名。莫与京墓在东郊曹家寨曹家沟,称为莫家坟,遗迹尚存。其后裔落户南川,即名其地为莫家沟。今该沟郭家湾有其遗族居住。
广嗣宫
创建于明末,时间难以稽考。寺址在原西宁隍庙西侧(今解放路)面向南。据传有某显宦的如夫人怀姓者出家为尼时所建,庙仅一进。三十年代,曾将原印心寺、葆宁寺的塑像迁此。其中印心寺韦陀像,系用白檀香木雕刻,工艺精致,一木一窍,鞘套而成,传说出自南方巨匠之手,寺僧长途运来,供奉于印心寺。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浩劫中。
法幢寺
寺址在西郊园树庄。修建于三十年代,为女尼尘空所创建。寺面向西,供释迦牟尼塑像,佛基体由崇宁寺遗留的旧佛像改塑而成,工艺高超,为各寺之冠,该寺现在还能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
北斗宫
建于明初。宫址在官井街西侧,并以名街。凡一进,右侧有修道院,护送班禅专使行署曾一度驻此。
北山寺
一名土楼山寺,原为永兴寺,为西宁最古之寺。远在北魏时,以其山崖“为浮屠状”,即名“土楼神祠”,通称“古禅祠”。虽历经修葺,多所倾圮。明季在山脚右侧建铁佛寺,早已废。清宣统元年(1909年),西宁香行魏僖等捐资重修。宣统二年,葆宁寺僧徐仁拆祁家城禅院,改为佛阁,并添修山门、斋舍,面目一新,今已倾颓,然尚可辨认。
至于城关各街巷的关帝庙、广福观、水土祠、八蜡庙、三师殿、火神庙、三官祠等,非佛教体系所能范围,因不录列。即使佛教寺宇,已湮没无闻者,亦未叙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