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回味无穷的“时年八节”

家乡区县: 广东省陆丰市

     “时年八节”是方言俗语,狭义指一年之中八个主要民俗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这里泛指主要的民俗节日和主要节气,包括立夏、立秋等。这些节日(节气)包括了敬神、祭祖、文艺等活动,体现老百姓的质朴思想、寄托着他们的美好愿望,也可看出本地民俗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奇风异趣,这就是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
春节(过年)
      一般地讲,“过年”的时间从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持续至新年正月十九日。
十二月廿四:祭灶,“司命公”上天“述职”。这日前后,家家户户大扫除,一切用物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三十夜昏):外出家人都回家团聚,主要活动包括贴春联、“拜天地”、祭祖、“围炉”、长辈给晚辈或孩童分“红包”、准备斋饭、放“开门炮”、烧“头炉香”等。 其中最重要是围炉,团圆是中国人幸福理念的重要标志,而且围炉要早,有“早食早发”之意。围炉时有的要吃蒜,正所谓“吃蒜有钱囥”。当晚农家水缸贮满水,米缸装满米,灯火不能熄,以示“年年有余”、“人丁兴旺”的好兆头。子时一到,各家各户放“开门炮”。
      正月初一:为农历新年之始,万象更新。各家各户备好斋菜饭祭拜祖先,这一天全家吃素,以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尊敬。不少虎狮班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家家户户也张灯结彩,用大桔(即柑桔)、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招待来客。一早,男女老少穿新衣和新鞋,高高兴兴携带成对大桔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年如意、恭喜发财添福等吉利话,最后主人要以大桔回赠,意在回敬美好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这一天禁忌甚多,不能洗衣,不能动刀,不能说不吉利的,不能扫地,应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如果小孩失手打破碗碟,要说“摔破hui,子孙lun大堆” “缶开嘴,大富贵”之类吉语。
      正月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这天是嫁出去的女儿携夫带子回娘家“送粿”,娘家好好地款待姑爷,称“仔婿的值日”。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饱饱”,正月初三:“神落天”。
      正月初四:“弦架开”(即年假开)。
      正月初五:俗称“初五过,各人找功课”,人们才开始陆陆续续工作、生产、劳动。
      正月初七:各家各户吃“七样菜”, “七样菜”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等蔬菜一起煮,寄寓“新(芹)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蓝)”的吉祥语,
      正月初九:“天地生”,这一天人们多备清香红烛、斋果、甜粿拜天地,祈求天官赐福,保佑合家平安。这一天也有同正月初一同样的许多禁忌。
      正月十三:“人开灯”,吃“灯茶”。
      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烟花,农村小孩拖“灯免”。陆城有文艺游行、书画展、猜灯谜等。
      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八:东海各社头先后举行“游神”,游神名目较多,视神明的地位、身份、来历、所在区域不同,规格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正月十九:“人圆灯”。
     二月初一:吃甜粿糜。
     清明:“过纸”,春分一过就开始。扫墓时要除棘草、培墓土、用红漆描碑文、上供品、献“纸钱”,放鞭炮,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立夏:吃薄饼。用麦面烙制的薄饼,用豆芽、肉丝、蛋丝、香菇、韭黄、豆干丝、虾仁等作馅卷着吃,配料十分讲究。
      四月初八:佛诞。吃饭茶,纪念神农尝百草。
      五月初五:五月节、端午节。炎夏酷暑,易生蚊蝇疾患,各家采摘艾草、香茅、菖蒲吊挂在家门用以驱邪避疫。中午,盛“午时水”、饮“午时水”、洗“午时水”,吃李、桃子。当晚还用艾叶、香茅等煮水洗浴,起到清洁保健防病的作用。常有民众扒龙舟比赛。       

             

                          
     七月初七:“出花园”。农家15岁的少年在这一天“出花园”(成年礼),穿上新衣服和一双红履,拜“眠床脚婆”,用民间的方式宣告已经成人。
立秋:吃“笋虫粿”。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祖,有的寺庙“施孤”。
     八月十五:中秋节,主要活动“送饼”、 “拜月娘”。农村是夜还有一个神秘有趣的活动——降神,有“观蛤神”、“观三姑”等。
     九月初九:重阳节,天气渐凉,进补。常见的是“杜笺头”炖鸡。
     十月十五:“五谷母生”(稷神诞),农家庆丰收,用糯米糍祀之。吃糯米糍——用糯米粉和糖水揉成粘稠团块蒸熟,吃时粘上经过研磨的炒熟的芝麻、花生仁,切实很香。
     冬至:冬节,“吃了冬节圆,长了一岁”,“月怕廿八,年怕冬节”,冬节距离过年只有几十天,冬节一到,就意味着一年快要过去,所以有了“小过年”之称。冬节一早,把煮熟的冬节圆捞起,在米缸、门、窗、饭桶、灶头等地方粘上一、二粒,象征吉祥圆满。有的家庭冬至前后喜欢吃炖羊肉以御寒进补。冬节过后还有“翻冬节”,吃菜粿。

啊静056(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