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文化遗产:布马舞

家乡区县: 潮州市饶平县

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饶平布马舞,起源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融潮州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其表演内涵丰富、形式生动优美,在饶平民间深受群众喜爱,更多次应邀至香港、澳门参加文艺演出。   另据介绍,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活动将于7月28日至8月1日举行,活动包括文艺精品节目展示、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和踩街巡游等三种类型。预计我省各类演出、展示活动将超过70场次,演职人员600多人。届时,饶平布马舞每天将至少演出3场,目前排练工作正加紧进行中。   饶平布马舞又称为“竹马舞”,有着700年的历史。饶平人表演布马舞是为了表达实现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良好愿望。布马舞最早是由江西饶州(即今天的上饶市)传到饶平。   布马舞的由来,要追溯到江西饶州。这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传说,叫做“泥马渡康王”。相传,康王赵构在躲避是有金追兵时,一只泥塑之马化成骏马,驮着康王渡河躲过了金兵的围堵,后来赵构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立都为皇帝,即南宋高宗。当时的百姓把泥马视为神物,饶州的陶瓷师傅捏制了一些泥塑马,大的有三尺长,小的不到一尺长。这些泥马运到临安,便销售一空。临安的富户,便用绸缎装饰泥塑马,供放在厅堂,希望吉祥如意。在南宋末,江西人文天祥高中状元,饶州人引以为豪,“于是有好事者于元宵以娇娃巧扮状元,坐于彩缎布马上,供众观赏,共庆佳节”。 “布马”是最主要的道具。其制作程序是:先捏一泥马模型,后按模型用竹片、竹篾扎制成布马的骨架,封上纸张,再用各种颜色的布料装扮而成。 饶平布马舞的主要动作有“抖鞭走马”、“跳转身”、“抽鞭纵跳”、“扬鞭跑马”。主要队形有“长蛇开阵”、“闯跳四门”、“传花编索”、“粉蝶采花”等。这些动作互相变换、交叉穿插,形成生动活泼、令人振奋的舞蹈场景。舞蹈的伴奏音乐是潮州大锣鼓。饶平布马舞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06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穿着内裤满天飞(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