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考印象

家乡区县: 浙江省诸暨市

一.判断推理难度适中
1.图形推理万变不离其宗,创新性较强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10道题目,普通推理与分组推理各五道题目,与2014年国考相似,有一定难度,整体创新性较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涉及的内容都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考考点。其中,空间重构类3道,较难,考察形式新颖,主要考察考生的立体想象能力,并且1道归到了分组分类,另2道属于立体图与重组类,创新性较强。
2.定义判断集中于单定义,体现公平性
2015年定义判断仍10道题目,命题形式多数为单定义判断,1道多定义,2道效应类,考察的定义不常见,体现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选项设置贴近生活、时事,体现实用性。依然考察考生对关键词的把握,包括主体,客体,定语,类状语等等,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设问中出现了2个“不属于”,考生审题要认真。
3.类比推理题量保持一致,分布均匀
类比推理,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0道题目,与2013年题量一致。其中,题型分布:两词类3道,三词类5道,四词类2道,分布均匀,整体趋向考察考生对各领域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整体难度不大,对于两词类,先看二元关系,再用技巧;三词类,相对复杂一些,可以分开两词两词的分析;四词类,也就是两词两空,先用词性进行分析,再用二元关系进行验证。
4.逻辑判断仍以论证为主,难度稳中有升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最重要的部分,难度最大,需要考生特别关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依旧是10道题目,考察的重点仍是论证,共6道。其中,加强型3道,削弱型2道,前提假设型1道,归纳推理2道,分析推理1道,翻译推理1道。加强题目出现了“不能支持”题设,突出了对无关项的考察。对于论证类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要时刻牢记论题一致性原则的应用。
二.言语将“国考特色”坚持发挥到底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试题整体呈现以下特点:
1.题量不变
今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总题量依旧是40题,其中片段阅读15题,逻辑填空20(纯成语7道 纯实词9道 实词和成语混搭4道),语句表达5题(语句排序2道 语句衔接2道 结语推断1道)。其中语句表达题量有上升趋势,由往年2—4道题增加到了5道题。
2.题型稳定
今年言语模块整体题型基本稳定,仍旧保留传统题型,今年考察的所有题型包括: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理解、逻辑填空、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结语推断等。其中往年的选考小题型比如态度观点、标题填入、代词指代、词语理解在今年考试中没有考查!
3.最新趋势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题型和题量虽然趋于稳定,但是稳中有变。
比如,在主旨概括题里面,今年考到了一个热点人物---莫言的一篇演讲稿的一个片段,而其提问方式采用了几年以前的一个问法,即这个文段的关键词是( ),具有很大迷惑性。13年国考真题也考到了莫言的一篇小说的标题填入,也是难倒了大部分考生,所以言语真题题源具有紧跟时代前沿特色。
三.常识难度有所下降
本次国考常识难度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
比如第10题就属于难度很低的题目:2014-国考-10.下列诗句按其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其中有很多典型意象,提示了我们对应的节日:桃符——春联的前身(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因此与春节有关;九日黄花、登高都是重阳节的典型意象;粽、艾草都是端午节的典型意象;而④中更是直接点明了寒食节。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而相对于去年的同类题目:2013-国家-10.“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下列诗词描写“雁门关”的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B.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C.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意象非常不典型,除了B项容易排除,CD都是比较难的干扰选项。
其他题目即使是比较专业的地理、物理类题目较之前而言,难度也下降很多。这也是和往年国考常识难度过大,导致考生复习中放弃该部分,该部分得分率很低的现象有关的。可以预见,在常识模块难度适度下降后,考生复习中也应对该模块引起重视。
申论总体难度较之去年相比略大
华图重庆分校资深专家胡仕认为:之所以说总体难度较之去年略大的原因,在地市级试卷中主要体现为在第三题上。
比如,第三题要求考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此题分值为20分。
此题的难度在于答案从全部材料中归纳和概括出来。而且必须依据“生活、工作、心理、思想”来进行分类,如果考生无法领会上述要素具体含义,那么,在阅读材料中就找不到相关的要点。
诸暨华图祝您考试成“公”。

与伱情定一生(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