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婚嫁风俗

家乡区县: 山西省昔阳县

      晋中市尤其以昔阳县的结婚习俗较为传统和庞杂,除了迎亲时扭秧歌之外,还要坐轿子,相信很多人都没见过这阵势,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啊。

      一般情况下,结婚要吃四顿饭,前一天中午是拉面,晚上也是拉面,第二天早上是黄米枣糕,中午才是在饭店的正餐。帮忙的邻居亲友都要来吃这几顿饭,开饭的时候会响鞭炮,提醒左邻右舍,当然也不乏一些蹭饭的人了。由于吃饭的人比较多,所以是在院子外面临时搭的棚子,然后用那种很大口径的土灶来煮面和做饭,请的都是认识的老师傅,这些师傅们通常都是做大锅饭的人,很粗一大团面都可以拉的很多很细,真佩服他们的力量和经验。遗憾的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这壮观的景象的,都是从婚礼的录像视频上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黄米枣糕,可谓是昔阳一大特色,这种糕是用这里特产的黄米做成的,这种黄米酷似小米,但是比小米还小而且产量稀少,一般只有在办事的时候才会做,通常一次就做一大锅,糯香甜美,配着稀饭很好吃,除了招待人之外,要好的亲友临走的时候都是要分上一些的。 

      山西这边嫁姑娘的时候都会准备嫁妆,最大的特色就是花馒头,都是用面捏成,蒸熟,然后涂上各种色彩,有龙凤造型在一个超级大馒头上,煞是喜庆,还要准备很多小的馒头造型,比如各种小动物和花朵放在新房的枕头里。嫁妆要用红布包起来,布上都绣着龙凤和喜字,里面除了馒头,还有新人用的洗漱用品,镜子之类,有意思的是还要包上几个双生的大葱和绿豆芽,这里面应该是有讲究的,但是我们也没搞清楚是为什么。

      接新人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哥哥嫂子或姐姐姐夫,他们的孩子是压车的,要披红挂绿,就是说迎亲的时候是批红,然后到了新人这里由新娘母亲给这个小孩再挂上一条绿布。新娘的鞋子里要塞上红布条,等到了路上的时候要扔掉,据说这些红布条都是很吉利的东西,谁捡到都会有好运的。然后还要准备顶针和红手帕,如果路上遇到同样娶亲的车队,双方都要抛顶针和手帕的。由于坐轿子必须配红盖头,所以新娘在落地之前就一直是顶着红盖头的,婚纱配红盖头可谓中西结合。

      首先将新娘背下楼的就是哥哥或姐夫,上了迎亲的车之后新娘是不能回头的。村里娶亲,新郎家张灯结彩,花轿要到村口去迎新媳妇,去时抬着婆婆,新娘不到婆婆不许出来;接亲的汽车到了,公公把新媳妇背到花轿里,然后4个古装打扮的年青人抬着新娘往家走,男方父母和叔叔婶婶是要在迎亲队最前面的,都要画上妆,后面紧跟着的是亲戚邻居。他们一边扭秧歌,一边还要摇轿子,队伍进行的速度相当慢,短短两百米路就走了二十来分钟,把抬轿子的几个小伙子累得够呛。沿途童男童女高举“载歌载舞迎彩凤”的横幅,乐队大奏吉祥曲,秧歌队扭着秧歌,年青人们则围着轿子进行着转轿、颠轿,大家欢天喜地,婚礼也进入高潮。更为精彩的是,大家逗着背新娘的人,笑声是一波接一波,农村人的幸福感此时全部倾泻出来。队伍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是由新郎爸爸也就是新娘公公先背的,不但背着走还要扭起来,为了热闹嘛,然后是新郎,最后背到家里的新房,举行了结婚典礼,新郎、新娘给长辈行礼敬酒,司仪主持、证婚人等代表各自发言,欢歌笑语中送入洞房。

乔乔Cherish(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