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先放开门炮,然后洗漱开始祭祀神、佛、祖先。供品【馍馍大供】。早饭后拜年,拜访本族亲戚,亲朋好友。中午饭是一年最幸福的一顿饭,家家户户餐饮丰盈。准备压岁钱以备给前来叩头拜年的晚辈压岁(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全家人欢聚一堂早、中、晚饭同桌共餐。整天乡村、城镇鼓乐同鸣。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太谷祭祀安葬亡故祖先的日子,到坟前先用新毛巾把墓碑擦洗干净后才能开始祭拜。如果墓碑有歪斜、破损就需注意在清明节前后进行修缮。 正月初三:太谷有正月初三拜岳夫岳母的民俗。 正月初四: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焚香礼拜,虔诚供敬财神。初五日传说是财神生日,为今年争取好兆头,所以提前一天接财神。祭品【 牛、猪、羊、鸡、鸭、鹅、鱼、水果、面、饭类、饼 乾、酒、鲜花。】祭祀时咋样拜祭,安香炉,祷告。应请风水师。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早晨,在太阳未出宫前,应把从除夕夜至初五早晨所集攒的所有垃圾全部倒掉。在回来的路上不要和任何人说话。回家后燃放鞭炮以驱遣五穷。 正月初六:早晨把厕所清扫,把清扫的垃圾放到垃圾桶。 正月初七:女子不做针线活、男子不磨刀。食物凑够七样蔬菜。 正月初八:太谷民俗:正月初八忌拜年。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太谷民俗;拜玉皇大帝,祭拜前沐浴,初九当天,禁止晒衣服,尤其是女裤、祭拜前一天倒垃圾,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用三牲或五牲的,一定要用公鸡,公猪,公鸭,公鹅。有求仕途者更应拜祭。 正月初十:太谷正月初十民俗:至初十不动石碾、石磨、石器。和墙体砌的【泰山石敢当】等。因为它们辛苦了一年这天应祭祀石器,同时这天供奉小田仓爷,供奉十二个窝窝头,分别代表十二个月,有闰月多蒸一个,窝窝头窝窝头上面摁个孔,在蒸的时候看那个窝窝头孔里积水多,则预示那个月风调雨顺,以示祈求粮仓丰满。 正月十一:太谷民俗;正月十一已过十天,在十一这天全家人再欢聚一堂。准备迎接元宵节。 正月十二:太谷民俗:正月十二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十二搭架火。十三去开灯,十四灯更明,十五偷团圆,十六要哈(太谷方言:拿掉)灯。 正月十三:太谷民俗:正月十三晚上十一点后就要把灯亮起来。 正月十四:正月十四晚上供米糕、和米糕制成的石榴,祈求产妇生产顺利。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早晨用莲花大供祭拜,晚上用元宵和团圆朵祭拜天官。从正月十三晚亮灯后至正月十五整天灯火通明,鞭炮齐鸣,祈求天官赐福。铁棍、背棍、灯棍、架火、绞龙灯、打铁花、踩高跷、观灯、猜谜语、偷供品【即把祭祀供品偷回家表示偷到福禄寿喜吉利,正月初一打喷嚏的人更应该偷团圆朵】。太谷有正月十五晚拖祥习俗,即在祭拜村镇神庙神灵后,用足够长的鞭炮放在杆子上点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全部转遍,以示神灵把吉祥传遍千家万户。 正月十六:正月十六太谷民俗:在旧的礼姿中平民百姓只能挂灯三天,即从正月十三晚11点至正月十六晚11点。这为旧礼制册封百姓的挂灯时限。 正月十七:太谷民俗:黑十七,这天没有摘掉的灯笼应全部灭灯卸下。在除夕之夜点亮十二盏油灯【有闰月多点一盏】、点亮蜡烛、摆放供品后开始祭拜祖先、接神。到正月十七应把油灯的灯捻取出,到下一年除夕在把灯捻穿上,所以在太谷民俗中取灯捻也是一下重要活动。从这一天开始天渐回暖,雨量增多。这天宜平治道途,余事勿取;意思就是当日除了修整道路外其它事都不宜,修桥补路历来为中华行善的代表说词。平治道涂也是一种功德。 正月二十:太谷民俗:祭祀大田仓爷,供奉十二个用荞面蒸的面人,分别代表十二个月,闰月都蒸一个,那个面人蒸出来肥胖则预示那个月五谷丰登。 正月二十三:太谷民俗最忌用针线缝纫,所有的服装加工,鞋帽加工停业一天。 正月二十五:太谷民俗:正月二十五早晨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火烧饼;纪念老田仓爷,以防范大火烧了粮仓。传说很多年前,连年大旱,河底干裂,地里颗粒无收,可是朝廷照旧催税收租,恶霸老财乘机横行。老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饿殍遍地。有一个叫田仓的管皇家粮库的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面对百姓悲惨的生活,发了怜悯之心,他擅自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人们取得了救命的粮食,欢天喜地,口口声声感谢田仓。皇上派人来要拿他问罪,他放火烧了粮库,自己也投入火中。为了纪念田仓,就将正月二十五这天定为填仓节了。表达了人民对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正月二十八:太谷民俗:祭西(即祭喜神),传说姜子牙封纣王为喜神,掌管民间所有喜庆之事,百姓为了求得一年中喜气盈门,所以在这一天来祭拜喜神。在祭拜时用12盏灯或12支蜡烛(闰月多一盏)摆向宅的西方,祭拜门神、土地等西天的神灵。男人敬一炉香,女人敬一柱香,在每个神位前摆三个碟,碟中放供品捞饭(把小米粥中的小米捞出,用酒盅制成酒盅样的形状,香火燃完后每人吃一个,然后抛向宅中四方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能把粥团抛到宅外者更吉。)。 从此过年民俗结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