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旧时家族乡社民俗(二)

家乡区县: 威海市乳山市

●一支两祧

    20世纪50年代前,父亲的老兄弟们如果没有分家,伯或叔没有生儿子者,当侄子的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其承担养老送终责任。父亲兄弟俩已分家,但两家只有一个儿子,且又不愿过继他人,可以一子兼祧,也称一支两祧,即两家各为这个儿子娶房媳妇,儿子两家轮流着住,两家媳妇所生的子女,各归各家。这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背景下另类婚姻,以这种方法来实现父亲老兄弟俩都有后人的愿望。

    从前对孝道的要求很严格,不孝之人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不孝敬伯和叔,也是大不孝。

第二节 家教

    旧时乳山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超出了当代人的想象。孩子刚懂事,大人就灌输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孝敬老人、爱护弟妹、和睦相处邻里、真诚对待朋友,不给别人亏吃,更不得偷摸抢劫做坏事。长辈常常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道理寓于其中。岳飞精忠保国、杨家将英勇杀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故事,是家家户户对孩子所必讲的典故,借以帮助孩子确立忠义品格、诚信观念、爱国情怀。那时的社会风尚,仇恨一切不肖,不仅对杀人放火的罪犯恨之入骨,对稍有不孝或欺朋诈友倾向的人,也是深恶痛绝。

    在言谈举止等行为方式上,要求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最规范。拿东西给长辈,除用水瓢递水之外,其余的事全部要用双手,否则就是不尊重(从前饮驴的水瓢特大,双手才能端得动,所以双手端瓢有饮驴之象)。有些家庭,孩子早上起床后、晚上入睡前要向家长请安、道安。所有的家庭,饭菜端在桌子上,家长不先动筷,孩子不得先吃。不许用筷子敲盘碗,筷子不许插在饭碗中,帮人添饭不说“还要饭吗”应说“给您添饭吧”,吃饭时不准嘴里发出声响。大孩子在饭前要帮助端饭搬凳,饭后要帮助收拾碗筷。串门敲门也有讲究,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敲3声后,停一会儿,不能快速地、连续地敲门,但做人不能愚腐,特大紧急情况除外。这些方面的家教,为孩子将来懂得社交礼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男孩的教育,重点放在正直善良、吃苦耐劳、不欺负人等方面。教导男孩正直而要有本领,善良而要有才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伸张正义和有效地保护弱者。崇尚男子汉志在四方的理念,确立帮助别人就是修济自己的意识。要求男孩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长大成人后,从业尊重东家,出门善待朋友,终生要遵纪守法,远离吃喝嫖赌等一切丑恶的地方。要求男孩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立着要顶起头上的天以罩住别人,坐着要像一座山使人有依靠,躺着也要像一座桥能方便路人通过。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很多家庭托亲拜友,把男孩送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砺一个时期。

    对女孩的教育,不光是笑不露齿、坐不抖腿、行不乱步、男女授受不亲等日常行为规范,另有两点是重中之重,抓得相当严。一是不准独自出门,二是不准接收血缘亲属之外任何异性的馈赠。前者主要是防被流窜入境的人贩子掳走,后者是防守身如玉的意志被腐蚀。民国前女孩虽然少有上学机会,但稍有条件的家庭,在家教女童识字、教琴棋书画、教做女红。这是极有远见的,一是女孩是未来的母亲,她们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去教育下一代;二是将来如果丈夫在外地谋生,才艺可以帮助她们打发那些孤独寂寞的日子。

    有文字记录的家教,就是那些祖传的家训。乳山虽然没有出现过像《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那样名闻全国的家训华章,但通用的家训抄本,几乎家家必备。持家和处世是家训的两大要素,乳山的家训抄本,以处世为主。抄本有两个题目,总共180个字,很适合孩子记忆。孩子们在五六岁的时候,多能背得滚瓜烂熟。家训究竟影响过多少家族、影响了多少代人,虽然不能用数字来细化量化作说明,但毫无疑义,其作用是很大的。为了保存民俗史料,将其全文抄录如下:

●处世箴言

    箴言虽无几,留心仔细详。儿童勤诵读,妇女课家桑。

    须识真君子,休交负义郎。家庭分内外,言语戒轻狂。

    柳巷多枯井,花村是醉乡。衙门阎王殿,赌场杀人床。

    忠厚天增福,乖张自作殃。尔曹常记此,保世且流芳。

张人浚(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