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师范学校
学校概括:
阜阳师范学院座落在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 、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坐拥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京九铁路和皖北地区4C级机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学校1956年创办,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清河、西湖两个校区,占地92.7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5个学院,17个省校级科研机构,16个省校级重点学科,3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3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25万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十几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 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近1100名,专任教师78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77人,博士、硕士440人;拥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和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学名师等共计75人;聘请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等兼职教授86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2万余人。建校50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6万多名各级各类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长期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2005年,教学研究成果《高师教育实习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550余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类科研奖励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53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96篇,SCI、EI、ISTP收录246篇;出版著作、教材116部,美术、音乐作品400余件。
学校出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范学院报》。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的第二课堂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育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巩固教师教育优势,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立足皖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型大学。
发展沿革: 阜阳师范学院是在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身是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阜阳高师速成班。 在文化大革命中,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被迫下迁农村,在临泉县谭棚公社、高塘公社分别开办两所中学。当时全校教职工99人,除33名工人外,其余全部随校下放,校舍、教具、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均遭受重大损失。 一九七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创办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受省、地双重领导,唐肇华任校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设中文、外语、数学、理化(物理、化学)、艺术(美术)五个系六个专业,另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体育教研室,担任全院公共政治课、体育课的教学。《。 院系设置: 一共有15个院系,文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经济与商业学院 ,政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成人教育学院 。
目前,阜阳师范学校已经成为了二本重点学校里哦,虽然学校比不上北京一些高大尚德学校,但是教学质量一点也不含糊。不信的话,同学们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