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材介绍
基本简介
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色泽清雅莹润,紫中嵌绿,绿中附紫贺兰石:太白醉酒
,紫绿两色天然交错,有玉带、云纹、眉子、石眼等形状,美妙多姿,是一种难得的雕刻石料。用它雕刻的贺兰砚图案千姿百态,作为工艺品,深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似云、似月、似水、似山的图案,雅趣天成,经能工巧匠精心雕饰,因而每款饰品色样世上独一无二。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滚钟口(在银川市西北35公里处,其开采历史已200多年。清末已流传“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工艺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贺兰石除用来雕琢成砚台,还可用来刻制印章、镇纸、笔架等文房珍品,被誉为宁夏五宝之一,远销国内外,是个人收藏、馈赠友人的艺术佳品。
形成原因
贺兰石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形成于18亿年前中元古代早期(长城纪),是地层中染色沙质极岩在自然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块状岩体,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贺兰石雕刻
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它质地细密、古雅莹润、紫绿相间、交错辉映、刚柔相宜、叩之有声,石料结构均匀、呈天然深紫和豆绿两色,经能工巧匠雕刻制成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特点,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深受历代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原产地方
笔架山是贺兰山前的一个险峰,距银川市三十公里。由突兀陡峭的笔架山出发,贺兰石吊坠
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西攀登,穿过浓密丛林,翻过层峦叠嶂,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即可到达海拔二千六百余米的小口子沟沟源,从这儿举目西望,可见一条岩层,宛如紫色的彩云。这就是现今贺兰石的故乡。如果正值采石季节,还可以看到那隐现于云雾山中、险崖之上勇敢顽强的采石工人。唐朝诗人李贺所描绘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动人画面,仿佛重现眼前。
据考证,贺兰石已三易采地。清乾隆年间在笔架山前沟开采;清末在后沟找到了优异石层,今天还可以在这里见到旧时采石硐的遗迹;现今则移到贺兰山山脊处的小口子沟沟源,这里石质更优,蕴量丰富。
2文化传承
传说故事
传说古贺兰国有位公主叫坦依·贺兰,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坦依·贺贺兰石手环
兰不顾王室反对,与身份卑微的武士阿拿结为夫妻。她还鼓励部族的青年男女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后来阿拿在抵御外族的侵略中战死沙场。坦依·贺兰守护在爱人的身边,日夜祈祷,流下的眼泪化作清秀莹润的彩色石头——贺兰石。在爱的感招下阿拿终于起死回生,从此俩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为纪念公主和阿拿的爱情,人们将贺兰石称爱情石和吉祥石,并把它当做爱情的信物和幸运的象征。人们相信贺兰石是种极有灵性的石头,相信贺兰石不但能达成自己的愿望,促进恋人们心灵共鸣,而且能够改善人的运程。
传说如果有人能将七块贺兰石叠起,就会遇到自己命中注定的缘份。
发展历程
著名的贺兰石砚,是宁夏的传统工艺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浩瀚长达200卷的《当代中国》丛书中,其中《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收录了端砚、歙砚、洮砚、贺兰砚等八大名砚,贺兰砚名列第四。
贺兰石开采于清朝康熙年间。贺兰砚,因其石料产于宁夏贺兰山而得名。其料分为前山石和后山石两种:前山石分布于笔架山一带,质地稍粗,彩色石不多;在小滚钟口后山的大寺沟的山峰背后所产石料,被称为后山石,石料较前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易于制砚。
《乾隆宁夏府志》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贺兰石,古朴典雅,造型优美,石质细腻。且天然紫绿双色,紫中嵌绿,绿中镶紫,交相掩映,别具特色,制作成砚,堪与中外驰名的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相媲美,深受文人墨客的珍视和推崇,素享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美誉。
3工艺制品
贺兰砚台
贺兰石究竟何时登上石刻舞台的,众说不一。最早的一种传说跟“蒙恬制笔”联系上了。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员战将,曾率兵十万屯恳于宁夏等地的黄河两岸。蒙恬“以柘木为管,鹿皮为柱,羊皮为被”,制造了被后人称谓的“秦笔”、“苍毫”。既然蒙恬所处的时代有了笔,与其配套的砚似乎也应当出现,因此便联系上了贺兰石,但是,这一传说,并无史料记载。贺兰石雕刻
最早见有贺兰石及其刻砚记载的,可能要推《宁夏府志》了。在其“地理山川”一节里有这样的描叙:“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
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饰品挂件
乐山者仁,乐水者智,乐石者寿,石是最古老的物质形态,最早的考古佐证,大地之基础,地球之骨架,而其中鬼斧神工的观赏石乃大自然的杰作与恩赐,远山近水皆觅其踪.贺兰石,又名吉祥石,在大自然观赏石中有吉祥如意的寓意,为收藏和佩带的首选.
贺兰石饰品精选纯天然石料,采用手工雕刻而成,因而每款饰品色样世上独一无二。现如今,佩戴贺兰石饰品能够实现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和时尚。
评价
1963年12月,董必武视察宁夏时,也曾为贺兰石砚提诗:“色为端石微紫深,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就是用贺兰石制作的石砚“牧归”。
宁夏的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艺人们不断总结提高,使雕刻技艺日臻完善,常见的石砚图案已有一百多种,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动物,都选料精妙,图案新颖、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堪与广东端砚、安徽砚及甘肃砚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而且贺兰石砚利用它的天然双色,交相掩映,更显得美观、大方,绝妙非常,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贺兰石还可雕刻成精美的印章,小巧玲珑的茶具、镇纸、笔架、台灯和其他案头陈设,为人们增加不少情趣。
贺兰石是雕刻石砚的上好材料,不吸水,易发墨,不损耗,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而且深绿、豆绿两色天然交错,雅趣天成。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堪与端砚、徽砚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
清末,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砚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制砚工艺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它已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