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揭,你是不是对这个姓感到很陌生呢,看完CCTV4走遍中国拍摄的——揭氏传奇节目你就知道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4NDA1MDg=.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我们揭氏的端午节还有其独特之处,初四与初五连续过。这里有一段传说:在两千多年前,南越国东部动荡不安,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南越王张榜征选忠勇之人,率军平定粤东匪患。当时的揭阳县令揭猛是个智勇双全的将军,他揭下了皇榜。此时已接近端午节,猛公为了尽快平定匪患,便派人侦探匪寇活动情况,获悉匪寇将在端午节这天大摆宴席的军情后,猛公觉得机不可失,于是决定提前一天(即五月初四)宰三牲、包粽子,过端午节。这天深夜,猛公便率军悄悄直逼匪营。行军途中路过一片黄瓜地,此时将士又累又渴,瓜农看到此情此景,心生同情,摘下黄瓜给将士们解渴。猛公限定每位将士只能吃三根黄瓜,并付钱给瓜农。将士们吃完黄瓜后士气大振,急速行军,直插匪营,捉拿了匪首,一举消灭了匪徒,班师而归。为纪念猛公这段战功,我们揭氏的端午节便从初四开始连过两天,并且在初四这天的祭品中摆放三根黄瓜。
揭氏先祖史定公,智勇超群,于汉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手平两粤,挈地归汉,武帝旌其忠,诏封安道候,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揭氏从此而奠。廉江揭族始祖德秀公是猛公的六十代孙,福建连城始祖五郎公的十七代孙,於明朝嘉靖年间从福建连城迁徙至石邑那蒙。娶温氏祖妣成家,世代相传,人才辈出,垂四百七十年。
始祖德秀公祠(揭氏宗祠)坐落在那蒙村中,左侧为二世长房祖从黉公祠,右侧为二世二房祖从英公祠,右前为二世三房祖从政公祠。一连四座祠堂,前面有古水塘、古井、地坪,占地总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祠前塘水粼粼,祠后青山巍巍,左右清溪环绕,四周群山环抱。揭氏宗祠地处钟灵毓秀地,山清水秀乡。
揭氏宗祠始建与清乾隆甲寅(1794)年(族谱记载甲寅年丙寅月甲寅日戊辰时建),道光已亥(1839)年重修,咸丰甲寅(1854)年重建,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历二百多年。揭氏宗祠依山势而建,彩绘斗拱,气势雄伟,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上、下三进二廊三间,从门前地台拾级而上进入大门,一进比一进高。第一进正厅后墙外还设有通风巷,亦叫后天井。据说初建时,后墙砌起后第二天就倒塌了,再砌在倒,便找风水先生问。先生说这祠堂的龙力太猛了,必须在后墙加建通风巷。后来照先生的去做,果然顺利建起来了。揭氏宗祠为斗式结构,大门斗上壁为太常仙归图等人物、山水、花鸟壁画,门前两柱为双龙腾空图案,内墙八字多花鸟壁画。一、二进间的二廊有选自《礼记》的祖训和楹联,二进屏风有古贤人楹联和“敬宗睦族”的祖训。揭氏宗祠是一部揭族历史,启迪后人缅怀祖宗,奋发向上。十年动乱,揭氏宗祠严重受损,祖牌无存,墙垣破裂,瓦面塌漏。一九九二年回乡台胞揭骏出资13万多元人民币并倡议集资,修葺一新,修复了各祖牌位,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祭祀活动。公元二00六年冬,族人再次集资修缮,并整治了周围环境,补立中华揭氏大始祖猛公牌位,更新了各祖牌位。经二次重修,揭氏宗祠重焕昔日辉煌。现在,每年冬至和五月初四日,这里都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2005年5月11日,《羊城晚报》作了《“端四”连端午揭氏大祭祀》的特别报导。二00九年四月,廉江市人民政府批复为第七批廉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