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隆德
宋设隆德寨,金改隆德县,以寨为县名。最早的隆德县城在今西吉县将台乡南的火家集古城遗址,为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修筑,当时称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在此设寨,取羊牧隆城和德顺军的“隆”、“德”二字名隆德寨,是为隆德地名之始。
10、彭阳
宋咸平六年(1033年)在今县城置彭阳城(相当于县级军事设置),属镇戎军。1983年设彭阳县。因在彭原山之阳而得名
11、海原
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当时名海城,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辽宁省海城县同名,因县有海都原,遂改为今名海原县。
12、大武口
明带称“打硙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其地理位置重要,古人曾有“求久按之计,须选修打硙口”之说。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
13、平罗
明嘉靖(1551年)时,设平虏守御千户所。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虏所为平罗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平罗县即为平虏之转音。
14、中宁
1933年从中卫县析置中宁县。因治所在宁安堡,故取中卫县的“中”字,宁安堡的“宁”字两地之首字命名。
15、泾源
1913年改为化平县,1951年改为泾源县,因地处泾水之源而得名。
16、同心县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心县当时名平远,1914年又改名为镇戎县,,1918年又改为豫旺县。1936年6月后改建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驻王家团庄。豫海县辖地是豫旺和海原东部的回民聚居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时过不久红军转移,马鸿逵部恢复了国民党豫旺县,将驻地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亦称半角城),并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