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 、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题记《撒哈拉的故事 白手成家》
背井离乡来到一片土地,只因它勾起了自己前世的乡愁,没有时间来探讨这片土地贫瘠或富裕,收拾了行李便踏上了归程。
三毛和荷西是很有趣的一对儿,都有孩童般的心性,三毛在书中记录道她时常会撒些小谎来逗荷西,荷西每次拆穿了她的谎言以后都会咕哝一句:“你当我白痴吗?”三毛和荷西刚来到撒哈拉的时候没有什么钱,那时候荷西也才刚刚在那边找到工作,补贴没有发下来,但是三毛很想为租下的地方添置一些家具,荷西为了省钱决定自己做家具,于是三毛在去问木材价格的途中意外地得到了一大堆木板,但很不巧的是,三毛与荷西事后那堆木材是用来装棺材的,但这两个人忽略了其他人的眼光,高高兴兴地用这堆木材做了家具。三毛是个很有品味的人,她想方设法的寻找到各种东西来布置她与荷西的家,最后,但凡参观过他们家的人都羡慕不已,这让我觉得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得努力去改造那些不如意的地方,使它们变成能够让自己舒心的地方。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篇《沙巴军曹》,醉酒的军曹被三毛荷西带回了军营,那位军曹憎恶撒哈拉威人,因为撒哈拉威人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偷袭活动中残忍的屠杀了他的兄弟和战友,三毛或许是不忍看他一直活在仇恨中迷失了自我,她尝试着与他交流:“这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并不是那一个民族特别的坏。”我们无从得知那位军曹最后是否真正放下了仇恨,但是他的结局是在一次炸弹袭击中为了救一群撒哈拉威的小孩而牺牲了自己。他是一位好人,一位值得去尊敬的人,面对有杀亲之仇的撒哈拉威人,或许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与宽容。
这个假期,听过一段三毛的录音,她讲她与荷西的故事,具体内容已有些模糊了,背景虽有些嘈杂,但是她的声音,欢喜雀跃,听者能够被她的情绪所感染,心生喜悦之情。
三毛的作品,我也只读过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流浪式文学到底是什么,我无意去求得答案,我只知道,读这本书时,仿佛被沙漠里的热浪给灼热了心,能够和三毛一起走在撒哈拉威这片并不平静的土地上,听她发自内心的笑声,看她对于一些人事无耐的表情,感知她对那一片土地的情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