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二郎庙之大名鼎鼎当属青城山都江堰为最,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治水,特意为其筑庙祭祀。除此之外,四川境内其他地方亦有二郎庙,地处川西平原南缘的夹江,就同样有一处二郎庙。
近日,与成都的朋友一道去该处一游,虽然这里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但细细体察,仍不失其独有的韵味。
从夹江城往乐山方向驱车几十分钟,向右拐进一条乡村公路,约行车十来分钟不到,就来到了同时被当地人称作“碧云山野公园”的二郎庙。
进入其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迎面而来的陡峭笔直的石阶。为了不劳累,我们避开陡直的石阶梯,从右侧公路缓步入内。满眼树木葱茏,空气清新,雀鸟声声,好不惬意。
从庙宇背后,我们一步一步深入其中。总体看,庙宇显得过于简陋,难与其他规模稍大的庙宇媲美。从大门前的石阶拾级而上,宽整的殿前空地倒也整洁干净。没有他出庙宇的器宇轩昂,只是平实与低调,矮矮的一溜平房,显出朴实无华。
进入内里,主殿仍然显得简陋,如果不细看,很难与都江堰的二郎庙联系在一起。窄窄的殿内,一狭长而逼仄的天井,主殿显得不够大气开阔。殿堂内供奉的二郎更是缺乏气势,两侧的幔布陈旧,二郎塑像藏匿其中,两旁竟然有休闲用的竹椅摆放。
再往里走,便是玉皇殿。建筑与民居并无太多差异。三合院的布局,大门紧闭。几柱高香,烟雾袅袅,似乎也有人供奉。但环视左右,却不见一个游人。空旷的殿前,除了我们一行数人,再无其他游客。
我们继续前行,停留在玉皇殿右侧的财神庙前,被一副独特的对联吸引。遂拍照记之。
出了二郎庙,我们沿公路往高处行进,来到碧云山野公园。说是公园,其实有些名不副实。除了碧云亭,几乎再无亮色。原本打算进入亭内,旋转至塔内高处鸟瞰,但大门紧闭,我们未能如愿。看亭外碧云亭记,得知此亭倒还有些来历。该亭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几百年间,数建数毁。1958年举国大跃进,大练钢铁,拆亭取砖建高炉,该亭全毁。1995年方又复建,才得以有今日之雄姿。
环顾四周,依然是没有一个游人,就连我们吃午饭都成问题。好在承包该处的管理人员热情为我们备了午餐,有咸烧白,酥肉汤,花生米,洋葱等,比简单的豆花饭丰富多了。虽然价格稍贵一些,六十多元。但我们倒也吃得很是满意,在难得的清静之处,与朋友小酌,很有些味道。
之后,我们便打道回府,沿着来时的公路缓缓下山。其间,看到路边竟有一书法遒劲的“灵气”二字,让我们感叹其中的历史沧桑。当然,在继续下山沿溪边乡村公路慢慢徜徉,看到路边接连不断的汉墓崖洞,更让我们喟叹,此处虽名不见经传,如此多的汉墓群,岂不是彰显了当年此地的富庶与辉煌?据说这样的汉墓总数高达300窟!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了得。
带着对二郎庙虽简陋却有着不一样的历史与厚重的慨叹,我们对这小小的景点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和流连。谁说风景只在熙熙攘攘的乐山大佛与峨眉山?在这默默无闻的小地方, 只要用心体验,何尝不能发现我们需要的风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