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人物——冯川流
冯川流(1914——1988),原名冯锡球,广州市白云区竹料镇竹料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川流家庭人口较多,生活清贫,但他勤勉好学,其父母在乡亲劝说下,同意送他去读书。
1930年以前,在农村上小学。因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其父母节衣缩食继续供他考入了广州大中中学读书。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反日运动渐掀高潮,冯川流和与其接近的一些进步同学如邝任生、邝振发等,立志学以致用,救国救民。
1932年秋,冯川流考入广州航海学校,1935年在该校毕业,担任小学教员。由于对社会黑暗和国民党政府的 “攘外必先安内”等反动政策不满,主张抗日救国,被认为是危险分子而被迫辍教。经邝振发介绍,和当时进步文艺爱好者那沙办诗文刊物,披露社会的黑暗。
1937年 “七·七”事变后,日本轰炸广州。冯川流和本村的陈孝达、张家兴等筹办了平民学校,收教穷人子弟,培养爱国利民的人才,同时宣传抗日救亡主张。
1938年初,冯川流听说陕北有真正抗日救国的军队——红军,如久旱逢雨,即经那沙的朋友介绍,与八路军广州办事处负责人云广英相识。并由其介绍,1938年2月凑钱毅然北上,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5月,又经该处任永福介绍,到了延安。同行的还有那沙和容海洛两人。
进入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在瓦窑堡一大队学习。1938年8月,在抗大由邝振发和王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从抗大一大队毕业,分配到抗大一分校工作。同年12月,抗大一分校由何长工率领,自陕北庆阳东迁至山西长治与八路军总部汇合,冯川流被任命为区队长;1939年11月,一分校东迁山东时历任付队长、队长。
1940年百团大战后,八路军在敌后抗战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为补充八路军在抗日前线力量,1940年11月,冯川流奉命调往冀南五军分区政治部历任干事、科长。协助司、政首长,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1943年8月底,一次冀南军分区召开县大队以上的干部会议,被敌人发觉,在枣强县北被日伪军“铁壁全围”,我随即还击突围,正付司令壮烈牺牲,政委负重伤,随队领导机关及开会干部大部伤亡或被俘,损失惨重。冯川流也在救护受伤同志时,被日兵击中左臂窝。当此严峻关头,冯川流作为当时仅有的机关首长,毅然挺身带伤组织突围。由于正确地选择突破口,终于率领一千多人突围成功,保存了宝贵的革命力量。战斗后,冯川流因伤口恶化不能坚持工作。当时,由于军事封锁,缺医少药,伤口化脓,连续高烧两个月,但是,他凭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自身的抵抗力终于能重返部队,得身体却因此受到很大损伤。(子弹是解放后才在广州取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军分区即在年内将各日伪据点拔除,冯川流多次参加对敌自卫还击战斗。
1946年底,冯川流调中央局党校学习,1948年8月学习结束,调二野十纵政治部任干部科长。当时全军为准备南进,开展了阶级诉苦运动,在长达几个月的运动中,冯川流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深入连队,指导工作。1947年12月,二野十纵挺进大别山与刘邓大军会合。随后冯川流奉命兼桐柏分区武工队政委,打土豪,发动群众,搞土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8年,冯川流调任遂平县指挥部政委。1949年初调任一七四师520团付政委(兼几县接合部工委书记)、政委,组织部队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冯川流与同志们一起摸清匪情规律,制定周密计划,终于肃清土匪,取得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