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昌,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字裕后,号魂,1904年生,湖南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0。1926年6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南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0公安县委-,领导该县年关-。曾介绍-军湖南独立第5师1团团长.1931年4月任红3军(红2军团改编)第9师师长,指挥部队-连捷,取得三官殿、沙岗、普济观、郝穴、汪家桥、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被湘鄂西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将军”。是年秋,在-军大规模“围剿”下,红3军-离开洪湖苏区。他率9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1933年牺牲,年仅29岁。
刘镇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广州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南县人,1945年8月25日生于益阳县邓石桥乡一个农村篾匠家庭。父亲目睹日军侵犯湖南时烧杀抢掠的罪行,无比义愤,给儿子起名“镇武”,希望他长大后习武镇边。1947年5月,全家迁到南县武圣宫镇,他在洞庭湖滨度过少儿时代。14岁考入株洲有色金属学校。1961年7月,投笔从戎。入伍后来到著名的黄草岭英雄连,经过艰苦磨炼,很快成为尖子兵、神枪手、作风标兵和投弹能手。1963年,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他成为所在部队郭兴福教学班的班长,率领全班从难从严刻苦训练,军政素质不断提高。1964年在广州军区比武中,率尖子班夺得冠军。接着,又在全军分片比武中夺魁,荣立个人三等功。历任排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作训科长、军区军训部副部长、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 199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向世界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0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部队,经过精心准备,现已组建完成,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正式进驻香港。因此,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率领这支部队的司令员刘镇武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广州军区司令员李希林上将代表-将一面八一军旗授予驻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少将。新华社、人民日报介绍了他的简历:“驻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是1964年的大比武尖子,这位从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司令员是个‘书迷’,他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部队建设。在集团军工作期间,他运用‘封闭原理’、‘耗散原理’等科学管理方法管理部队,收效显著。他负责组织和参与撰写的《军队科学管理》一书,成为部队的畅销书。” 他参加过1979年自卫还击战,立过战功。在国防大学深造两年,提高了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1983年任军级指挥员。1994年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员,1997年7月1日,率领部队顺利地完成了进驻香港的历史任务。
黄少谷(1901-1996) -中央常务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 湖南省南县人,1901年7月24日生于南县麻河口镇。早年就读于长沙妙高峰中学、明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23年肆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任《世界日报》编辑、总编辑。1927年在李大钊的引荐下,赴西安冯玉祥西北军任职,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处长、中将秘书长。1931年起,任-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1934年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国际经济关系。1937年携夫人侯淑方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湖南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郴县县长、国民0-监察专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处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厅厅长、副部长、《扫荡报》社长、-中央宣传部长、行政院秘书长、-。 1949年随-退居台湾。历任总裁办公室秘书主任、“行政院秘书长”、“副院长”、“外交部长”、“驻西班牙大使”、“-国策顾问”、“资政”、“-会议秘书长”、“-长”。1947年以后当选为-历届中央常委。1988年任-中央评议委员。1987年退休,寓居台北。 晚年思乡之情愈切。1992年以后开始捐资家乡教育事业,共捐款上千万元,新建了南县麻河口方谷学校,设立了方谷奖学基金会,方谷是取黄少谷、侯淑方夫妇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合成的,表达了老人对家乡人民的一片心意。方谷学校经多年建设,已经建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皆备的农村完全中学,在湖南省农村属一流水平。他希望方谷学校师生勤奋教学,奋发向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报效祖国,建设家乡。他捐款出资,用于振兴教育和赈济灾民,几年内他家共捐资3859万元,并把他全部的藏书捐赠家乡。 1996年10月16日,在台北医院病逝,终年95岁。临终之前,他给儿孙留下遗嘱: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归葬于父母坟旁,眠于故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