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仙人桥位于银滩临海峭壁上,三面环海,一头与陆地相接,是一座由海潮雕琢而成的天然石拱桥,桥身长十几米,宽九米,高五米。传说仙人桥是由天上彩虹化成,838年,日本高僧圆仁来大唐求法,由海州(今连云港)乘船东行,奔文登法华寺(今荣成市),行至仙人桥以西海面时,海上浓雾笼罩,四方不辨,船不得去,船上水粮已尽。危难之中,忽见北方陆海相接处出现一道彩虹,横跨海陆,上面端坐两位老者,论道说法,声若洪钟。船队望彩虹方向而行,就此脱困得救。船队靠岸后,那道彩虹便成了横跨海陆的仙人桥。
虽生在乳山,长在乳山,却对闻名遐迩的仙人桥一直无缘相见。去年夏天,朋友约我们一起去银滩游玩,路上突发奇想,今天车子方便,何不去看看仙人桥?于是便有了仙人桥之行。难得一游留下的却是我独自登上仙人桥的遗憾———孩子胆小不敢上,同行的两个大人连一点儿上桥的欲望都没有,只坐在树阴里拉闲呱儿。我孤零零一个人坐在桥上,满心的快乐却无法与他人分享。他们对眼前美景的漠视影响了我的心情,心中不免多了些许落寞,真的是“眼前有景道不得”了。
匆匆的仙人桥之行给我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好像是绝美的风景被亵渎了一般。是朋友的原因?还是自己心态的问题?不得而知。重游仙人桥却成了我一个美丽的梦:一定要和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去,一起去入仙入圣。
就是这般巧合,去年金秋十月,我的好友求学归来,回到家后就想走一下仙人桥,两人一拍即合。那天天不亮,我们就开车直奔让我梦魂萦绕的仙人桥。海,还是那个海,却格外明媚动人;桥,还是那座桥,却如诗如画,让人不由看痴了。沿着松林的小路匆匆而下,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只见一块长十余米的巨石下面被海浪掏空,形成一个巨大的洞,这就是仙人桥了。透过洞口,视线及处是红瓦绿树、海鸥点点,真乃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两个人在淡淡的晨雾中兴冲冲地爬上了石桥,登上桥顶,当时真有种“一桥跨海陆,脚踏天地间”的感觉。
晨雾渐渐散去,远处海天一色,浪遏飞舟。耳旁松涛阵阵,海风习习。席地而坐,品酒尝鲜,畅谈离别之情,细数经历蹉跎……兴致所至,还不时地唱上两句“问一声那海鸥……”哪管什么淑女不淑女的,仿佛我们又回到同学少年时,快乐无忧,激情满怀。
不觉间开始涨潮了,海浪漫过沙滩,发出“唰、唰”的声音,似梵音经语,拂去心中的浮躁;海浪拍过礁石,发出“咣、咣”的声响,如晨钟暮鼓,荡去心中的迷茫。恰值东南风,海水似乎比以往更有力量,欢笑嬉闹着很快将海中的那些巨大的礁石逐一吞没,绵绵不断的巨浪拍打在仙人桥上,激起大片的水雾,水雾的底部是雪白的浪花。我和琳兴奋地跳起来,在桥上前后奔跑,欢叫着抢拍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镜头。当海水没过一半桥身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离开了。
一样的风景,两次观之会截然不同。看来真的是“景由心造”。只有心中有景,才会看花花有情,看树树可亲,看山山含笑,看水水怡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