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循化撤拉族自治县东部,地处巴颜喀拉山支脉西倾山的当蕊——五台山区。西宁东南方110多公里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9544公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阿沁卡金——当蕊五台隆起带。地貌为黄土丘陵,切割破碎,多陡坡,悬崖峭壁,沟谷狭窄,呈“V”字型。由于保护区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干冷气流的侵袭,又迎着东南气流,区内气候温和,多雨。年均温5.4℃。地形相对高差大,致使气候有暖温性、温性和寒性各种特征。年降水量622.7毫米,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市内有五条河沟,由南向北流入黄河。在木场沟中部有天然湖泊——孟达天池,面积近20公顷,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万立方米。天池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坝”,长200多米,高出水面50~70米,坝体为冰川退缩后形成的终碛堤,天池东南部有10米多高,7~8米宽的扇形瀑布,夏日水量充沛,冬季则成冰瀑。孟达的天池比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山腰的天池小得多。但它有自己的特点。长白山天池周围是水山筑成的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几座山峰,天山的天池外面较远的地方才有茂盛的雪岭云杉林,而孟达的天池却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团团的包围起来,从池边到山顶,全被森林覆盖。池水也与众不同,长白山天池的水最美,有各种各样的蓝色,而且图案随着天空中云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天山的天池则是一种蓝色;孟达天池的水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文都大寺文都大寺,位于处海东市循化县文都乡拉岱村,景色美丽,闻名全国,是循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规模较大的藏式寺院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都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乡拉岱村,交通便利,行至循同公路景点指示牌处,有1公里三级土路可达,距县城18公里,距西宁市上165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文都大寺,亦称“边都寺”、“边垛寺”,藏语称“文都贡钦扎西科尔朗”,意为“文都大寺吉祥法轮洲”,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西南17公里处,在今文都张西南5公里的拉代村之北侧山坳。该寺坐西向东,依山而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寺院。文都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规模较大的藏式寺院建筑群,该寺坐西向东,依山而建,气势磅薄,南林北峰,一片苍翠,环境幽雅,景色美丽,闻名全国。文都藏族乡是十世班禅大师的故乡,文都寺是大师幼年学经的母寺,也是大师生前回乡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文都大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经元朝帝师八思巴法王授记,由第二任帝师亦怜真创建于1272年,也是青海最早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现有僧侣300多人,活佛10人,占地150亩,各殿堂佛像200多尊,唐卡570多幅,佛殿12座。寺院主尊为萨迦独有大黑天护法神王,该神王由萨迦昆氏家族延传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