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未来的预期上,人们往往都比较乐观。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昨天没有今天好,今天没有明天好,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最近发表在《临床心理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对人生感到过度悲观的抑郁症患者,在“对未来具有信心”这一点上,也不例外,只不过,这种信心未必能够带来好结果。
根据这项研究,相较健康个体而言,有抑郁症病史的中年人,对“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生活质量的评估更低,不过,在评估“未来的我”的生活质量时,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患了(或者患过)抑郁症的人,给出的分数都蛮高的。
“现在看来,抑郁症患者也具有‘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种信念,”主要研究者、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心理学家Michael Busseri说道,“不过,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这种信念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会在未来再次引发抑郁。”
Busseri及其合作者、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心理学家Emily Peck对“美国中年人发展情况”(Midlif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数据库中的、收集跨度相隔了十年的两拨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将研究对象的年龄限制在45岁之前。
除了人口统计学数据以外,研究者们还关注了被试自我报告的、分别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满意度(从“1分-非常糟糕”到“10分-非常理想”),并检验了被试在临床访谈中流露出的抑郁症状水平。
与未患抑郁症的健康个体相比,MIDUS中罹患(或者患过)抑郁症的中年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段的生活满意度评价都更低。不过,相较对“过去”和“现在”的评价而言,抑郁症患者对“未来”的生活满意度评价更高,这一点倒是与健康人一致。
不幸的是,理想(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跟现实(残酷的人生真相)之间的落差,反而恰恰是更加伤到了抑郁症患者脆弱的内心。
“尽管未来的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但是这种提高,跟抑郁症患者所期待的‘理想状况’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Busseri解释道,“我们想要知道,如此一来,‘明天会更好’的信念会不会反而给抑郁症患者造成了压力?换句话说,这个‘美好的明天’只不过是抑郁症患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而无法成为他们的希望或鼓励来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