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古代周族领袖。据考,为周始祖后稷的曾孙(一说,为十余世孙)。约生活于公元前1600~1500年,曾创业于豳,立国于豳,是先周历史上第二位伟人。豳,周室王朝的肇始之地,历史上的豳地范围很广,按明代史学家文翔凤(旬邑人)《豳谷考》中的豳地,大约东至现在的铜川、耀州,西至彬县、永寿县,南限淳化县,北到甘肃省的正宁县、宁县一带,而旬邑居其中,为中豳。
公刘所处的时代,正值夏朝最后一位帝王桀统治时期。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美姬,信谗言,荒淫无度,不修德务政,造琼室瑶台,建酒池肉林,滥杀忠臣无辜,致使天下大乱,祸患不断,最终失去了政权。
关于公刘居豳,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多处记述:“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史记?匈奴列传》),“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史记?刘敬传》)。公刘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人,因夏桀无道,为避祸乱,他率领以种植游牧为主的周族先民,由邰(今陕西武功一带)爬山涉水,一边采集、狩猎,一边相其阴阳,观其泉流,转辗迁徙,最终来到林草葱郁、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豳地,即今旬邑一带定居下来。
周族是一个崇尚节俭、重农尊贤的部族,与夏桀的残暴统治形成鲜明的对比。公刘居豳后,继承先祖遗德,重修后稷之业。他率领族人,到处观察地形水源,开垦荒地,专心耕种,安居乐业。他还伐木取材,采掘矿石,取砺取锻,改进农具等。经过数年努力,周部族的百姓有财物,有积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相邻部族都感其恩惠而拥戴和归附,周族由此发达。公刘之后的周朝八百年天下,由豳地奠定了基础。公刘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周族百姓为他歌功颂德。《诗经?大雅?公刘》一诗中,每章的第一句都以“笃公刘”来颂扬他,整篇洋溢着百姓对公刘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从公刘居豳到他的第九代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迁都岐山,历经300余年,豳地一直是周人活动的中心。公刘死后,葬于今龙高土陵村。陵塚形似一巨人睡姿,头枕北原,足蹬泾河,虽经千年岁月沧桑,仍可窥见昔日规模之宏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