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花园

家乡区县: 洛阳市孟津县

自西向东共分为六个景区,即:西入口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历史文化区、堤面游赏区、东入口景区、生产管理区。园内种植牡丹4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在环境布置上以植物见长,自然流畅,突出体现了传统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成为展示洛阳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场所,形成了洛阳牡丹文化脉络展示系统中跳动的心脏.

洛阳牡丹诗词既是诗花二者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的折射与缩影,隋唐牡丹文学开始出现,宋朝时
走向成熟与繁荣,元明清至今,牡丹诗词的再现领域进一步开拓。明朝著名画家徐渭题墨牡丹诗时写到:“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忘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描写的是自己因没有到过洛阳,没有目睹洛阳牡丹的风采,无法画着色牡丹,因而他只好画一幅墨牡丹以花传神了。清朝孔尚任在题《洛阳看花图》中写到:“花满洛阳自昔闻,春风春雨正芬芳。身从锦绣丛中过,看尔文章变几分。”讲的是很早以前,洛阳就是一座著名的花城,从牡丹花丛中经过,看你能作出多少诗句来。\

相传有一位洛阳人名叫常大用,很喜欢牡丹花,听说曹州(今山东菏泽)的牡丹绝好,就前去欣赏,并在一个花园里住下。一天,在欣赏牡丹时遇见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葛巾,很是喜欢,以为是仙女下凡,便终日难眠。谁知,郎有情,妾有意,最后结为夫妇。常大用问葛巾的姓氏,葛巾只说:“你既然认为我是神仙,又何必在乎我姓什么。”回到洛阳后他俩又做媒,把葛巾的妹妹玉板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年后,葛巾和玉板各得一子,才第一次告诉常大用自己姓魏,母亲是曹州第一夫人。常大用怀疑,就请人去曹州打听,得知曹州根本没有魏氏。他便亲自前去曹州证实,才从一块石壁上的一首诗中得知,曹州确实没有魏氏,而曹州第一夫人则是一株名为“葛巾紫”的牡丹。常大用以为自己的妻子是花妖。回去后,他不敢当面质问,就把那首诗让葛巾看,葛巾看后大怒,认为丈夫不相信自己,一气之下就和玉板将孩子扔到地上,谁知孩子落地便没有了。葛巾和玉板后悔不已。几天后孩子落地的地方长出了两株牡丹,一紫一白,花朵大如盘,名为“葛巾”、“玉板”。

陈艺博(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