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驻跸

家乡区县: 滨州市阳信县

     甘泉井,在阳信县县城东一里,地处文家纸坊村西南。“甘泉驻跸”(“跸”指帝王车驾,“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暂住。)为阳信名胜古迹,与薄姑春晓、永宁返照、仙桥鹤驾、金堤秋波、钩盘春涨、马岭卧云、狼丘晚钟同为明代阳信“八景”之一。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一日,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治所在今惠民县城)谋反,宣宗朱瞻基遂率军征讨。大军出京城一路直奔乐安州而来。八月二十日,大军路过阳信境内。由于路途劳顿和天气炎热,宣宗口渴难耐,见路边有一果树,上面结满黄澄澄的小果子,便摘了一颗放在嘴里,不觉眉头一皱,问是什么果子?正在树下浇园的老农,赶忙跪拜:“启禀皇上,这树是杜母,虽有些酸涩,但它是所有梨树的祖宗,只有它的种子才能育苗、嫁接、繁衍。这果子不好吃,那就请您喝碗水解解渴吧。”说罢,随手从打水的柳斗里舀上一碗水,敬献给宣宗。宣宗接过一饮而尽,顿觉一股清凉甘洌纵贯全身。随即,宣宗让将士在此打水解渴。谁料井水越打越旺,宣宗惊奇万分,不由脱口而出:“此乃梨祖杜母、甘甜龙泉也。”次日,宣宗将汉王镇压,把乐安州改为武定州,便班师回朝。虽然宣宗返回了京城,但受过皇封的梨祖杜母更加茂盛,驻跸的龙泉井水更加清澈,也更加甘甜。

     解放前,阳信境内大旱,河流干涸,大部分水井干枯,而甘泉井仍水量充足,供周围村的村民饮用。为防止此井干枯,在水位较低时,文家纸坊对甘泉井进行了淘挖。淘挖过程中,突然挖出一大水眼,水柱急涌喷出,水位迅速上涨,并伴有轰鸣声。挖井村民害怕,急忙进行填堵,却怎么也堵不住,无奈之下将两床棉被塞入水眼中,水柱仍喷流不止,井下村民慌忙撤出。或因惊吓过度,挖井村民上来后,对人们说听到了有人在对话,声音像是从龙宫传来的,并说此井已与大海相通。

     经过岁月的变迁,甘泉井遭到填埋,曾经享誉齐鲁大地的胜景“甘泉驻跸”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为了重现昔日“甘泉驻跸”的美丽,阳信县政府首先在幸福广场北侧修建了包括“甘泉驻跸”在内的古“阳信八景”浮雕,该浮雕由四组极具现代气息的玻璃透明门式廊架组成,将浓缩的阳信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体现了阳信的传统文化底蕴。与此同时,该县文史工作者不断地为“甘泉驻跸”的挖掘修复奔走倡议,出谋划策。
     近年来,阳信县金阳街道依托辖区内6万亩梨园,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于2014年重点打造了民俗博物馆、梨祖杜母·甘泉驻跸、老君池等景点。其中,“甘泉驻跸”景点位于张玉芝村,万亩梨园风景区的东北部。从观花台以北,沿观花长廊步行888米即可到达。该景点有千年古树——杜树,树形优美,如虬龙卧地,苍劲有力。树下有古井一口,名龙泉井,井水清冽甘甜,且水面高于周边湖面,神奇的自然现象引人浮想联翩。在此基础上,金阳街道目前正积极打造杜母庙,争取为景区的文化底蕴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国家AAA级万亩梨园风景区目标迈进。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313759217

1.2.3.4.5。(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