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顺县石窑滩乡井底村位于县城东南45Km处,因四周绝壁环抱,其形如井,村子居其谷底而得名。北与河南林州王相岩景区接壤,东与壶关大峡谷景区毗领。
主要景点
有祥云湖、水帘洞、老汪沟等30余处,景区峰险石奇、林木苍翠、碧波荡漾。
石头建筑
“上到伸南岗,眺见井底庄,东头奶奶庙,西头观音堂,两头两股水,中间是官房”。这是晋豫古道行人的顺口溜。石阶路、石板街、石头墙、石板房、石臼、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灶、石水缸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溶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民俗村
这里既有如画的山水风光,又有奇特的地方民风民俗。自古以来就被世人称羡。 “早饭圪瘩拌炒面,中午捞饭南瓜汤,晚上稀饭煮人参(胡萝卜),椒油烙饼十里香,蒸吃黄梨油煎柿,山楂熬水配白糖。”,听得都让人口流馋涎。村民淳朴极了,走到哪家都拉着让进屋喝水,每进一家都跟主人聊半天。村里的人们爱坐轿,几乘大轿都打扮得光华灿灿,今天我娶媳妇你抬我,明天你娶媳妇我抬你,爷爷、奶奶坐了爹娘坐,爹娘坐了子孙坐。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使得这个深山里的古老小镇保留下一种永恒不变的风俗习惯,因而又得了“民俗村”的雅号。
白云谷
井底村又称白云谷。其地形不太通风,山外不雾它也雾,山外晴空,沟里白云;山雨欲来时,山洞、山缝尽冒雾气,烟雾汇集绝壁之间,形成长长的云带,给奇山秀水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人站在高处俯视,白色的云海里兀立出云面的墨绿色山峦使人神魂颠倒。明朝陈卿起义平息以后,朝庭命官三过井底村看到满沟的白云后,就命名“白云谷”了。
到井底村旅游过的人,无不惊诧于这里的云雾。有位诗人形容道:“井底住十日,云雾九天多。”这话不假。井底村的雾来得特别,来得突然。早晨刚刚还是蓝天白云,猛然间就见沟底涌起了一股雾气。那雾滚着,走着,长着,犹如妖怪在作法一般,不消半个时辰,它就弥漫开来,把井底村这狭长的山沟塞了个满满当当。刚才还是凡夫俗子的人们,转眼间就进入了云遮雾罩的天堂仙界。走在村中的石板街上,就像徜徉在玉皇天都。流水潺潺盈耳,鸡犬之声相闻,只是眼前茫茫不辨东西。有时雾来得奇怪不是连绵缠绕在一起,而是这里一团,那里一团,犹如会游动的棉絮。人们从它旁边走过,它也乘势飞动起来,一团送出一团迎。这雾似瑞气祥云簇拥着你,忽儿在你的头顶,忽儿在你的脚下,让你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超凡脱俗,让你浮想联翩……晨雾弥漫开来,也正是村民们做早饭的时候。柴草的魂魄化作了缕缕炊烟,与云雾交织在一起东游西荡。便真真切切是一幅“雾自屋后起,云从窗里出”的民俗图画。好不容易到了中午,雾气却并没有远去,只是升高了许多,化作了缭绕在半山腰的云。这云像山里长大的怯生的孩子,紧紧地拉着大山的衣襟,羞涩地蹭过来蹲过去不肯远离。有时它还会淘气地洒几滴眼泪,村子里便会毫没来由地下一阵小雨。人们还未来得及撑伞,那雨丝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让人烦恼,让人好笑。借得窥见朗日的时光,去村旁湖面上踏歌泛舟。这时你会看见一股股水气从湖面上袅袅升腾。你的面颊有一种湿湿的痒痒的感觉。你俯身下看,素潭绿影,青山倒立,白云悠悠。叫你说不出是在水上还是在天上,是现实还是神话,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拧自己的大腿……有人感慨地说:“游了一日井底,作了一天神仙。”
红杉树
井底村还有许多让人称奇的地方。山谷中有一棵孤独的红杉树至今已经2300多年,这种南方的树种在这里出现,而且只有一棵,连专家都奇怪。
平顺特产花椒,井底村也有不少花椒树。花椒树不高,你走在花椒林里,置身树下,那花椒的味道让你清神明目,香气氤氲。
挂壁公路
村有一段长1500多米的公路隧道,这段公路距山顶和沟底都有上百米,完全悬在半山腰,当地人形象地称此段路为“挂壁公路”。所谓挂壁,就是凿山开路,沿着绝壁,开山挖洞,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这段公路距山顶和沟底都有上百米,完全悬在半山腰,在半山腰悬崖间被分段打洞。从远处望去,隧道外侧分布的洞口就像一扇扇窗户。“挂壁公路”有39个窗口,是井底村人历经15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艰难地开凿而成的。若不是这条公路,井底村的村民要出山,必须攀爬高如云霄的古栈道。挂壁公路因地处山梁险境,向远处看如大气磅礴的国画山水长卷;从隧道洞内侧窗向外看,又像是在画廊里欣赏一幅幅风景画,美不胜收。
巍巍南太行山峡谷深邃,在头上壁立千仞、脚下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上,开不成环绕而上的盘山公路,当年,太行山人穷则思变,众志成城。以不死的决心挑战顽石,滴血的双手抠通山岭。硬是用钢钎、铁锤开凿出“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令人无不惊叹、佩服,伟大、神奇。这种路若隐若现,如挂壁上,于是便有了挂壁公路这形象的名字,堪称世界上最奇险的公路。挂壁公路因地处绝壁险境,自然构成一种美景,远看如大气磅礴的国画山水长卷;从隧道洞内侧窗向外看,又像是在画廊里欣赏一幅幅风景画,美不胜收。它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串起了一处处深山美景,吸引着游客的眼球,成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路、致富路。而修路人的顽强拼搏精神、永远进取意识,更激励陶冶着游客的心灵。它同红旗渠一样,都是太行山人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除了感叹这里绝美的风光外,还有的是对筑路者的一种敬仰,是他们给我们奉献了一幅磅礴大气恍若天路般的人间奇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