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鹊桥位于苏州古城区中心,虽历经风雨,民末清初其规模在苏州古城内仍为诸石拱桥之最。据民间传说,乌鹊桥与玄妙观三清殿屋脊等高。此说法虽可能有夸大,但由此亦可知乌鹊桥非同寻常了。该桥纯用武康石构成,雨后斜阳,明丹荧紫,甚为壮观。
乌鹊桥和苏州各式大小桥梁一样,装点、美化着苏州古城,已成为旅游观光的特色景点,也是"东方威尼斯"的美丽所在,呈现着水城水乡特色。
乌鹊桥拱之顶,与玄妙观内三清殿屋脊对峙。登高远眺,似两巨龙静卧。每当黄昏来临,乌鹊桥则又一番别样景色:月色之下,莹莹折折、通体透明、如琼雕玉凿,颇为壮观。对此,历代诗人墨客无不竞相吟咏,一抒情怀。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徐有「乌鹊桥如夕带阳」、「乌鹊桥高校秋凉」的诗句外,在「三月三日闲行」中,还有「黄鹤巷口莺欲语,乌鹊河水水欲销」佳句。对它真可谓情真意笃。 宋代杨备在「上元诗」中则写道:「月明星移水照天,南飞鸟鹊影翩翩。」明人高启也留下了「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河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织女行。」的吟咏。
乌鹊桥,它创造了多少诗情画意:历尽沧桑的乌鹊桥,随看历史的变迁也几度兴衰、几换容颜。
1934年该桥危险,当时有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蒋吟秋先生、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长施仁夫先生等苏州名士创议重修。为适应车辆过往,拆除原石拱桥的上半部,保留其下半部,加钢筋水泥梁,改建为平桥,桥宽5.2米,跨度5.5米,全长22米,水泥柱钢管桥栏,水泥灯柱。下段分嵌长宽70厘米,高35厘米的汉白玉阴刻石碑四块,分别为隶书桥名、修建年份;另两块楷书修桥收支款项、隶书《修桥记》等分置两侧;水泥梁侧面也有隶书桥名,所书皆蒋吟秋先生手笔。解放后,苏州市不断改造,原有街巷已不适应车辆行驶之需。和乌鹊桥北接的原平桥直街本来仅容两顶小轿子或两辆黄包车相擦而过,1959年加以拓宽,1965年又将原弹石路面改为沥青,取消原街名,与北街的五卅路合为一条街。90年代,乌鹊桥再度拓宽,将原水泥钢管栏改为现时的花岗石雕柱护栏,两旁护栏中部各嵌原阴刻桥名青石一块,桥加宽至13米。
因此,今日的乌鹊桥,是仍保持其原来风貌而不失苏州一处景观的。是的,在晚霞铺天,整个乌鹊桥透明形红的时候,你站立在桥上,能不情思 绵绵嘛?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地址:http://wm23.cn/wxcuxiaoxiao
我的梧桐子地址:http://www.wutongzi.com/uc/04528146.html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http://weibo.com/u/5094360800?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