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梅岭古道

梅岭位于迤俪两百余公里的群峰起伏的大庾岭中段,海拔400余米,其东有海拔1076米的油山,西也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数座。梅岭与诸峰比较起来,其山不高,而峰独秀,堪称大庾岭山波峰浪里的独秀峰。因此,人们历来都把梅岭当庾岭,以梅岭为大庾岭的主峰。

梅岭之所以一峰独秀,并秀出庾岭,源于她有: 迢迢古道贯南北,巍巍雄关壮五岭,梅花万树诗千韵,才让她秀得那样独特。

2历史沿革编辑

梅岭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沟通五岭南北的咽喉,梅岭设关始于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的策略是,对北方筑长城以防御匈奴,对南方则开关劈道。1200多年前,唐代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仅不过2个多月时间,就打通了一座约长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开通了一条宽一丈余,长三十多华里的山间大道,成为长江与珠江相连的黄金通道,商旅如梭,物资云涌,氏族迁徙,不愧为中国古代经济往来的水陆,陆路对接点,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此之前,秦代开的山道,由于军事之用,历经战乱,不堪行走,更不利于商旅运输。开山劈道,势在必行,张九龄对岭南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诗云,"开关劈道曲江公,南北通途百代功。独此眼光千古鉴,兴隆富庶赖交通。"正象诗人杭世骏《梅岭》诗云,"荒祠一拜张臣相,疏凿真能迈禹功。"

3梅岭的开辟编辑

1200多年前,唐代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仅不过2个多月时间,就打通了一座约长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开通了一条宽一丈余,长三十多华里的梅岭。

张九龄是曲江人,唐朝一代名相,风度文章皆为当朝之楷模。卒后,唐玄宗赐谥"文献"。可谓"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在梅关南百米左右驿道旁,建有张文献祠,是人们为纪念张九龄奉诏开梅关古道,功德无量而建,因年代久远,现已无处寻踪。

在张九龄劈山开道的功绩中,还有一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那就是他的爱妾戚宜芬。

相传,在开通大道的工程中,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她一直侍奉在张九龄身旁。不料,在开凿梅岭隘口时,进展受阻。每天凿开的岩石,晚上又合拢回去,如此折腾了半个多月,这让臣相心急如焚,无计可施。一天清晨,张九龄照例到山上察看隘口,忽见一老者从岩后走来,询问开山情况,张九龄如实相告。老者说,此山有神妖作怪,必得孕妇之血才可镇妖辟邪,打开山口。九龄满腹狐疑回到家中,侍妾戚宜芬见他神情沮丧,问及何因。九龄以老者之言相告。宜芬闻言,沉思良久,心想自己出身贫苦,在危难中幸得九龄相救收为侍妾,而且九龄对己恩爱有加,前月已身怀六甲,而今九龄有难,正是舍身相报之时,便亲切地劝慰九龄说,"天佑好人,办法总能找出来的。"半夜,宜芬只身佩剑来到梅岭关隘,对天诚心祷告,"为助九龄开路成功,愿杀身以镇妖魔。"随即剖腹而死,血染山岩。山岩轰然巨响,通道顿开。四方百姓悲恸之余,为感谢戚夫人的恩德,便在梅岭脚下为其建庙、塑像,岁时祭祀,以表崇敬。站在"夫人庙"前,我为这伟大的女性所折服。

流连(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