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上以农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起源颇早,且有过鼎盛时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时代已有制陶业;唐宋时期手工业与矿冶业已有相当发展,《宋史》载:“庆历(1046—1048年)末韶州天兴铜大发,岁釆25万斤,诏即其州置永通监。”韶州南雄曾是当年织布丝绸中心;明代阳山为当时全国十三个铁冶所之一,年产铁78万斤;清代土纸、毛笔生产兴盛一时。民国以后,开始出现一些官僚资本家经营的工矿企业,釆煤业、以木炭、柴油为燃料的小火电业萌芽[12] 。
2012年工业增加值315.2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1.46亿元。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等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179.8亿元。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8%。韶钢集团年产钢能力已达58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成为广东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示范企业”;韶冶生产能力现已达到年产铅锌20万吨水平,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效益企业;韶关发电厂经过七期工程建设,期间共建成11台发电机组,总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年发电约50亿千瓦时的大型骨干发电企业;韶关卷烟厂2004年年产突破30万大箱的生产能力,是“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广东省工业企业200强之一”。我市掀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两个高潮,大量承接了珠三角转移过来的产业。2012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到位资金101.8亿元,年末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个,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55亿元[7] 。
七大支柱工业:机械工业,制药工业,钢铁工业,烟草工业,电力工业,玩具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高技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工业;石油及化学行业。
优势传统工业:食品饮料业,建筑材料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业,家具制造业。
防洪工程:乐昌峡水利枢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