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稻文化

家乡区县: 江苏省武进区

    太湖流域色彩斑澜的稻文化,深深渗透进吴地民情风俗、四时八节的每个细胞,并与源远流长的吴中食俗水乳交融,互为因果,翻奇斗新,终于形成了吴派独具一格、并深烙有稻文化印痕的节令风俗,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享雀海内外的苏帮饮食文化。
有粳有籼有糯。粳稻宜粥饭,糯稻宜小食,籼米性硬耐饥。粥饭为吴人主食,种类很多。饭有烧、煮、蒸、米诸法,粥亦淡、咸、甜、香各异,并有菜粥、糖粥、豆粥等多种。吴人小食多用糯米屑粉制之,方为糕,圆为团,扁为饼,尖为粽。吴中乡间有句俗谚:“面黄昏,粥半夜,南瓜当顿饿一夜”,意思是面食极不耐饥,晚餐后以面食当之,则到黄昏就要挨饿;粥比面耐饥;若以南瓜当外,则要饿一夜。因此吴民若偶以面食为正餐,则必有小食点心补之。据吴地老农总结,认为这是因为南方与北方气候水土不同,因此种植的麦类品种不同,“淮以北麦华于昼,其性阳;淮以南麦华于夜,其性阴。故南麦常劣于北”,因此不耐饥。此说的实习性暂且不去讨论,而吴人不喜面食却是事实。

蒋甜(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