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5.3亿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27.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7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8086元,增长24.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3亿元,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5.2亿元。在全省108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最新排名中,新野县位居第25位,比2008年上升了12个位次。[9]
第一产业
新野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野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
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万亩,规划建设了8万亩的蔬菜产业科技园区,有1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5家,入社农户10146户,宛绿蔬菜、绿金园蔬菜和津绿林果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国示范社。[9]
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全国151家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宛绿”牌蔬菜畅销国内外。
2007年,畜牧业主导品种为皮南杂交肉牛,年肉类总产量12万吨,有5个畜牧公司通省外贸出口基地注册认定。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是全国棉花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位居全国十大品牌棉花之首。另外,年产小麦25万吨、玉米7万吨、花生及其它油料18.5万吨。[9]
第二产业
新野工业有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五大优势行业。其中纺织、光电、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税收占全县工业税收的91.2%,产业规模居全(南阳)市首位。以汽车、农机、纺织机械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发展机械配套产业。
以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来突出棉纺织特色,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以工业区建设为平台,形成了棉纺织、建材、化工、轻工四个优势行业。2007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58家,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5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62%。 棉纺织工业是新野的主导产业,全县有纱锭80万锭,织机5000余台,年加工能力15万吨以上, 高档服装面料2亿米,年实现产值99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0%。其中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企业和河南省50家重点扶持企业,是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年销售收入15.1亿元。[9]
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县棉纺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实行封闭管理,已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入住限额以上企业34家,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2011年在全省综合排序居第26位,在全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考评中排名第三。新野是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定产业集聚区的县。(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和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2012年,新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6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利税21亿元,吸纳就业3.5万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北有肉牛产业化集群专业加工园区,南有蔬菜产业园区,东有产业集聚区光电电子产业园,西有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