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创办两三年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效果,这样成功的先例在全国不多,对一个封闭而落后新建市来讲更是难能可贵。这样的局面应该倍加珍惜,尤其对一个尚属幼龄的地方性文化节会更加应倍加爱护。一件事若有了好的开端,就是贵在坚持,在不断完善提升思路的同时坚持使其取得最大最终的成效。庆阳人应以理性和发展的态度,更有耐心地认识香包节,看待香包节,坚持把香包节办好。节会的意义决不止于节会本身,她昭示着一种发展理念,她展示着一种文化形象,更体现着一个地方的产业导向和服务水准。应该坚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随着庆阳老区的发展,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会发展成为一个大型民间传统节会,会发展成为全国性和世界性的更有影响的中华民俗艺术大荟萃的特色节会。
节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于不断提高艺术品味、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参与范围和增强吸引力。节会创办伊始,各级政府的推动支持是应该的。随着节会的不断成熟,节会本身就会创造许多商机,便完全可以靠市场运作来实现节会的各项目标。节会活动的筹办者还应进一步提升组织策划理念,加强市场运作的筹划能力。
香包节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除了强化自身特色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准外,还应走与全国重大节庆活动联袂嫁接的路子,并争取作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的永久举办地或主要举办地。
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以及城市交通、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善是举办全国性大型节会的必要条件。办好节会的需要也迫切要求庆阳市加快全面发展,逐渐做到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来庆阳,看庆阳,逗留在庆阳,发展在庆阳,使他们在庆阳看头多多,玩头多多,享受多多,收获多多 。
香包节还促使庆阳决策者提出了在庆阳香包刺绣的基础上发展“陇绣”产业的概念,要经过不懈努力使“陇绣”能与中国的苏绣、湘绣齐名,使作为北绣的“陇绣”以独特的“雄风雅意”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这也是庆阳人的气魄。庆阳人探索着,大步地前进着。勤苦的庆阳人民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勇的庆阳老区人民在中国的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史册,老区精神将世代相传;无私奉献的庆阳老区人民象当年支援战争前线那样支持共和国工业长子——陇东石油基地的建设,同样也为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庆阳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不能说庆阳人民不聪敏。庆阳,这片古老的热土,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的衣带裙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她本应富裕起来;作为中国革命的摇蓝之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庆阳老区人民本应过上富足的生活;作为“陇东粮仓”,也应该早日富裕;作为石油资源富集地,庆阳完全可以富足。但由于自然、历史、体制、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庆阳仍然是一个落后地区,也仅仅是刚解决温饱不久,城乡仍有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还有许多人缺水少医,还有许多孩子因经济原因辍学。庆阳人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任何情况下,埋怨历史是无用的。小进即满,安于现状是无为的。在图谋发展的问题上,庆阳人只有不断地反省自身,奋力拼搏、抓住一切机遇,才能继续保持永往直前的革命传统和与时俱进时代气魄,才能取得大的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