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生,籍贯海城。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在奉军历任上校团长、上将军团长。曾率部参加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并与北伐军作战。其父张作霖死后,于1928年7月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副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迅速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8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l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被日军侵占,遭到全国舆论谴责,代蒋受过,辞职并出访欧洲。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任西北“剿总”副司令。
1936年4月,在肤施(今延安)与周恩来会谈,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为逼蒋抗日,与杨虎城一起于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八项主张,通电全国,并致电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与张、杨共商救国大计,一致同意和平解决。接着,与蒋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达成停止“剿共”,改组国民政府,共同抗日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走向全民抗战奠定了基础。25日,张伴送蒋回南京被扣留,并提交军事法庭审判。先后被囚于浙、赣、湘、黔、川等地,1946年11月移至台北幽禁。
张学良将军重才、重教,出资在家乡海城、台安、沈阳办学,支持体育事业,兴实业强化武装力量,为家乡辽宁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鞍钢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孟泰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他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立山区建立了孟泰公园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党员。曾为鞍钢工人,后任鞍钢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搞技术革新,研制了万能工具胎。在抗美援朝军品生产中做出重大贡献,他一年完成了四年的工作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