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辛集就有画、绣、剪、编等民间传统。20世纪50年代,以壁画为主要形式的辛集农民画,清新质朴,范围广泛。20世纪60年代,辛集农民画发展趋向文雅工细,注意造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辛集农民画作品注重表现生活,具有醇厚、粗犷、稚拙、绚丽的地方特色。
辛集农民画题材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思奇巧,抒发了作者生活的心声;画法细腻纯朴,不拘一格;色彩凝重艳丽,具有无穷魅力。吸取了剪纸、吊挂、民间印染、地方戏曲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并融入画中,形成了“稚拙淳朴、雅俗共存”的独特风格。
1987年2月,辛集农民画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又在法国、墨西哥驻华使馆以及德国、奥地利、美国、意大利、瑞典、丹麦、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强烈反响。1988年辛集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日本、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家代表团和法、奥、德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都慕名到辛集参观访问。在国内,辛集农民画在省、市和全国各级美术展览中独树一帜,名列前茅。
辛集农民画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融为一体,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引起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注目。我国党和国家及省领导人黄华、王任重、朱穆云、高占祥、崔乃夫、焦勇夫、邢崇智、李文珊、韩立成和文化界知名人士王朝闻、公木、贺敬之、张汀及毛泽东的女儿李娜同丈夫等在参观了辛集农民画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盛赞辛集农民画“雅俗共赏、独具风彩”香港著名评论家郑家镇先生称誉“辛集农民画是画坛中的一股清泉”。
辛集农民画盛誉远播。蜚声海内外,人民日报、人民中国、中国文化报、中国经济报、人民画报、中国妇女报、德国商报、香港大公报、慕尼黑报等几十家中外报刊发表评介文章进行宣传报导;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也曾到辛集采访,拍摄辛集民间美术专题片进行播放。美国旧金山自91年至93年连续出版了“中国辛集农民画挂历”,进一步提高了辛集农民画的知名度。
艺园无境,耕耘不止。辛集农民画家们深深懂得,只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使辛集农民永谋青春,充满生机与活力。先后组建起“王下女农民画社”、“小位农民画壁挂社”,将农民画与壁挂、壁毯、编织等民间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次便完成外贸价值15万元的任务。目前,又开始在农民油画、农民画、陶器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初步试验成功。我们相信,勤劳智慧的辛集农民画家们,将立志奋力拼搏,顽强进取,用手中的画笔把幸福的生活描绘的更加壮丽美好,有更多更好的农民画精品问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