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襄阳

家乡区县: 湖北省襄州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五百年前,唐代诗人王维临眺汉江写下的动人诗篇,歌颂的正是我的家乡——襄阳。  这便是襄阳。一个山清水秀之城,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诸葛亮、庞德公、庞统、徐庶、杜甫、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米芾、宋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人,都“来自”襄阳。

  《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回发生在襄阳,马跃檀溪、三顾茅庐、千古隆中对、关公刮骨疗伤、水淹七军等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发生在襄阳……,正因为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四个襄阳”建设时,把“文化襄阳”作为重要一环,襄阳人由此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发展理念。

  襄阳美,美在计。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襄阳最负盛名的地方,莫过于古隆中。昔日卧龙诸葛亮隐居地,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美谈,引出千古隆中对。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这样写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三顾堂、武侯祠、老龙洞……在树木掩映之间格外秀丽,山林间绿树成荫,满眼翠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是诸葛亮在五十四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它可以看作是对其一生的总结,更是对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谆谆教诲。

  襄阳美,美在字。

  米公祠中有几百块石碑,米芾的字如神仙飘逸,洋洋洒洒,充满灵气。被后人称为米颠。黄庭坚评道:米元章之字,如快剑斩阵,强弩射千里,所留穿彻。

  昔日,王羲之把一池水用笔洗黑了,而米老以汉江为池,以笔洗汉江,何其雄哉。看那江边黑脊小鱼,便是我米公之为。

  襄阳美,美在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襄阳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寺时所做,诗人描写了襄阳鹿门山春天的早晨,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襄阳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千古名篇《枫桥夜泊》,寒山寺因此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

  襄阳美,美在勇。

  东晋太元三年,前秦苻坚率兵十几万攻打襄阳,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以为前秦无船,难渡汉水,不料,前秦的骑兵游水渡过汉江,兵临城下。朱序大惊,固守城池,朱序之母韩夫人登城楼亲自督战,料敌人攻打西北角,但城墙单薄难以拒敌,遂带领城中妇女筑新城,秦军攻破旧城,因新城不得而入。襄阳人为了纪念韩夫人,刻碑立石,并称此城为夫人城。

  襄阳美,美在未来。

  现在的襄阳人并没有沉迷于历史的辉煌之中,在“文化襄阳”建设中,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已开展了临汉门城楼、仲宣楼和习家池维修、襄阳王府环境整治、绿影壁抬升扶正等工程,襄阳智谷文化产业园等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已经全面开工,我们相信,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的建成,必将大大提升我市在全国文化旅游市场的地位,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古隆中、米公祠、古城墙、华夏第一护城河,佛教多宝塔、鹿门寺,道教真武山,南漳古山寨、谷城薤山、枣阳帝乡、宜城楚都……一个个文化烙印,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我们襄阳人一定会把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竞争优势、产业优势,未来的襄阳一定能崛起于中部,闪耀于神州。

  “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襄阳,这片热土,出卧龙生凤雏走三国时代,叱咤风云;这座名城,起浩然安元章创书香郡望,弘扬国粹。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我的家乡,襄阳最美

哇哈哈(2014-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