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镇地处中山市西南部,随卓旗山起伏错落之势环拥而建,距中山市城区约8公里,东临岐江,西靠西江,总面积4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2.9万多人,还有旅居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是中山著名的侨乡和历史文化之乡,处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1小时生活圈内。 改革开放以来,大涌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生产专业镇,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超过30个,荣膺“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国千强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成为我国镇域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涌与沙溪两地俗称隆都。远古时期,香山是伶仃洋上的孤岛,其时卓旗山处于香山岛西北侧。历经沧桑岁
月,逐渐形成现今的大涌。
香山自南宋立县以来,大涌从属德庆乡、龙眼都、隆都、隆镇、第二区、西乡区、第十二区、沙溪区。
1957年2月,从沙溪分出设置大涌乡;
1958年8月改称先锋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同年10月并入沙溪公社;
1959年4月,又从沙溪分出,设置大涌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分成大涌、旗北两公社,同属沙溪区;
1963年1月,大涌、旗北、沙溪、溪角四个公社合并为沙溪公社;
1966年5月,从沙溪公社分出,称大涌公社;
1983年11月,改称大涌区公所;
1986年12月,改设为大涌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