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晋城文化的发展方向

家乡区县: 山西省泽州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仅靠经济不行,仅靠文化也不行。晋城现在就处于这样的一个尴尬的阶段。

晋城城市的定位
一个城市的定位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关系到两百万晋城人民的福祉,是一件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情,应当慎之又慎。
一个城市必须有城市的灵魂,一张城市的名片,晋城恰恰就缺乏这些。放眼国内,大城市不谈,和晋城差不多的城市很多,比如江苏宜兴,一个县级市,号称中国紫砂之乡,建有中国紫砂博物馆。又因为教授多、院士多、大学校长多,号称教授之乡、院士之乡、大学校长之乡,并建有宜兴名人文化公园,城市建设随处可见历代名人的名字和照片,这就是城市的名片。
晋城城市如何定位,需要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人民群众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我们宣传口号是“晋善晋美,尽在晋城”。“善”在哪里?“美”在哪里?没人知道,看不出来,以我的看法仍然是走“尽山尽煤”的路数,广告词都离不开。
晋城最具有内涵的东西是什么?煤铁、古建筑、古村落。晋城仍然应该从这些做文章,什么星宿文化恐怕都不靠谱。
1、煤铁之乡
晋城无烟煤驰名中国即世界,原来英国皇室壁炉用煤就用过大阳煤矿的。晋城冶铁业发达,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大阳虎尾山冶铁遗址据说就是战国的,而阳阿宝剑据说也出自大阳,阳城铁锅久负盛名,铸造业也有相当的基础。明代的益国冶就是重要的冶炼基地。煤炭在晋城的地位仍然很重,不能忽略,将来是否把某个废弃的煤矿或者高炉,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的小高炉作为工业遗存保存下来,或者通过其他某种形式展示出来。
2、古建之乡
晋城进入国保文物有六十多处,列入各级保护的文物有八百多处,特别是金元即之前的古建,这是晋城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比如青莲寺、玉皇庙、元代民居等,但过于分散,缺乏重量级的文物。泽州一中张老师建议“隋唐佛都”宣传青莲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可以考虑。
现在很多晋城人觉得文物太多,发愁,保护需要资金,需要专业的文保队伍,更需要的是人的意识,让每个晋城人都爱惜文物,保护文物,至少是不有意无意破坏文物。
古建筑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多得,也无可替代。它们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是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也是最具生产力的经济资源。
文物需要保护,也需要开发利用,时代不同了,单纯的保护并不容易。一些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古建可以拿出来,重新规划,设计一些精品线路,在全国重点宣传推荐,以点带面。
适时在召开全国性的晋城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研讨会,请一些有分量的专家学者、旅游公司、文化产业以及一些爱好者参加,一为造势,二为出谋划策。
这一点我们要向徽州学习,徽州现在在“百村千幢”工程基础之上,对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等4个空间形态类和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古码头、古塔、古桥、古亭、古道、古井、古碑等12个单体形态类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
3、古堡古村落之乡
沁河流域的古堡如沁水湘峪、窦庄、砥洎城都建于明末清初,风格独特,全国罕见,除了建筑本身,其背后的人文历史底蕴也很深厚,比如窦庄夫人城、为国尽忠的张铨、文武双全的张道浚就是很好的文化宣传题材。但现在保护开发都是完全靠地方或者村子自身,需要认真打造。
晋城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也是全国不多的,但大多数保护不好,外围环境差,对古镇、古村的历史挖掘不够,又缺乏专业的人才,这是致命的短板。不妨选择2~3处有代表性的古村镇、古堡做为试点,积累经验。比如高平良户,除了精美的建筑外,还需要从田逢吉家族作文章。泽州大阳古镇,除了元代古朴苍拙的汤帝庙外,还需要深入挖掘其悠久的历史、世家大族、人文历史,以及悠久的传统制针业、面塑等等。把晋城富有特色的铁艺、剪纸、高跷、快板、传统小吃等都纳进去。
晋城的古建古村不比徽州差,如何把古建之乡的名头做起来,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南徽州,北泽州”是我们的目标。
关于在市内建民俗村的设想
城城区原来世家大族不少,古民居不在少数,但城市的建设让一切都变了样,在一些残存的民居中梳理一遍,还是可以找到1~2处有价值的古民居,比如下元巷张院,还保存相对完整,本人和巴公中学王国瑞老师以及刘国亮总编讨论过,认为应该是明末清初泽州大家族张光缙、张光前后人的住宅。只要重新规划、布局、简单修缮,即可开发成民俗村,传统手工艺之类的都可以纳入。民俗村内部最好有戏台,用于地方戏曲比如上党梆子、落子、其他泽州鼓书、泽州四弦书等小戏以及快板等的演出,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项目也放进来。为晋城市民提供一处旅休闲的场所,同时也起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对提升城市形象也大有裨益。
关于晋城市博物馆陈列的建议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名片,要反映城市的历史。各人感觉晋城博物馆应该有如下陈列:
(1) 晋城煤炭工业及钢铁冶炼历史专题
(2) 明皇室物品及碑刻陈列
明代泽州有宣宁王府和隰川王府,在一个地方有两个王府,这是比较少见的。明皇室成员出土墓志碑刻众多,但四处分散,大多处于无人保护的状态,很多估计已不知所终。把这些碑刻收集起来集中保存展览对宣传晋城文化是极有价值的。
(3) 泽潞商人物品陈列
泽潞商人是晋商重要一支,但过去不重视也没有得到研究,可以考虑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 晋城历代名人陈列
晋城历朝历代名人众多,这是晋城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晋城的窗口,不能没有这样的陈列。
关于建设古建筑博物馆的设想
晋城古建筑多且极具特点,还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建设古建博物馆。
关于建设晋城历史名人文化主题公园的设想
建筑、园林背后的人文故事、人文底蕴有时候更重要,更吸引人眼球。晋城历史名人众多,比如宋代戏曲鼻祖泽州人孔三传、著名天文学家刘羲叟。元代泽州的段直家族、阳城屯城的郑鼎家族以武功著称。明代平定荆襄流民之乱的原杰,三平麓川,稳定祖国边疆的侯琎,以功业著称。而元代高平贾鲁和明代沁水刘东星以治河闻名。明代阳城王国光、泽州张养蒙、沁水孙居相都是有名的政治家。陈廷敬自不必言,还有清白宰相田从典,著名数学家张敦仁,诸如此类,各擅胜场,不胜枚举,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晋城本地人都不知道,需要深入挖掘,不妨建设一座主题公园,把古往今来的名人简介放进去。地点可以选择在白马寺森林公园、泽州公园,目的是让晋城人了解晋城,也为旅游者提供了解晋城提供信息。
关于晋城地图的建议
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吸引旅游者不仅要宣传,还有很多。地图是旅游者了解一个地方的必备之物,在地图上不仅要标注风景名胜、古建筑、古墓葬等,还应该在晋城地图,包括电子地图上标注历代名人祖籍地,据几个例子:
高平良户标田逢吉故居。泽州大阳镇,标注裴宇、张养蒙、常恒昌旧居,阳城上庄标注王国光旧居,等等。城区也要做这项工作,比如马骏故居,比如晋城一中,标出民国“旌忠庙旧址”、“民国崇实中学旧址”,西吕匠村标注“侯琎故里”。大箕标出楸木山庄旧址,王廷抡家族旧居等等。
关于泽州历代名人著作、家谱搜集整理出版的建议
泽州传世著作虽不太多,近年来已经出版了一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仍然有为数不少的著作不为人所知,需要尽快整理出版。比如明代万历朝重臣泽州大阳张养蒙的《张毅敏公文集》就需要想办法尽快搞到出版。沁水窦庄张五典、张铨、张道浚三代文集也需要整理。
徽州除了古村古建,宗族文化也是徽州的特点,这一点晋城不能比,但是也有不少家谱,有的已经残破不堪,需要从民间征集整理。比如《泽州裴氏家谱》,创修于明代,清代曾重修,现保存于闻喜某处。这些工作需要一步一步展开。

六月飞雪(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