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一部超级文艺片的“情”与“调

家乡区县: 广元市利州区

写了三年的剧本,汤唯、冯绍峰领衔的超过30名、不计回报的全明星阵容,几乎随便一个角色都是认得出的角儿,超长的片长,无数导演都曾觊觎的有关萧红和民国的题材……《黄金时代》从开拍的消息公布之日起就被冠以“超级文艺片”的头衔,浸满了期待,但与此同时,这部超级文艺片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它可能的坎坷命运,从诞生时就注定了。
十年前,许鞍华和李樯第一次见面,当时就提到了丁玲和萧红。后来,他们先合作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李樯提供的故事,原型来自他的朋友。投资人也是李樯找的——袁梅——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两人从李樯入行写舞台剧开始合作,到《孔雀》再到至今。
许鞍华曾在《许鞍华说许鞍华》一书中表达称,自己基本所有戏都是人家找来的。《黄金时代》,也是。在拍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后,袁梅重提萧红的议题,这才有许鞍华和李樯的“奋不顾身”——李樯在谈起创作缘起时用了这个词,他说:“我们俩带着自杀的心情,管它呢,我喜欢我就要写。她喜欢就要拍。”那时,《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亏得一塌糊涂,国内票房好的文艺片,可能排第一的《可可西里》,也不过600万,能证明李樯商业价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直到六年后才出现。
被《黄金时代》片方冠以“营销顾问”之一的史航,在电影上映前一周已看过两次成片。“现在这个时代,我喜欢这部电影,但也替这部电影担心。我喜欢的片子,我经常看到他们pia的一下在我的面前摔碎,《一代宗师》,包括更早的《一九四二》。”此言不虚,因为有据可证——2012年,投资1亿的《一九四二》,内地总票房3.64亿;同档期的《泰囧》投资3000万,却创下国内票房之最12.4亿元。《一代宗师》拍拍停停,1.2亿的投资,也只收得国内票房2.88亿。在国内,考虑到后期的宣发成本和院线分账比例,电影票房约达到前期投资的2.5到3倍,才能做到不亏本。
“但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很简单,几年之内,甚至十年之内,不会有人再这么拍电影了。”史航说。

九家公司,6500万投资
袁梅回忆,2008年,拍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当她说到萧红,许鞍华实际上更感兴趣的是丁玲。“被人本身的故事打动,想在现代的作家当中,对作家的生平有一个新的呈现”。但由于丁玲本人的生命经历时间跨度太大,不免涉及敏感的政治议题和历史阶段,只好作罢。
然而,拍萧红的生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许鞍华听说很多人准备拍萧红,包括香港的电影界,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拍不成”。直到2011年10月,为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导演霍建起才拍出第一部见诸大银幕的电影《萧红》。那时,李樯也写完了剧本,正到处找投资人。2014年7月,李樯和许鞍华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还没看过电影《萧红》。
李樯的原剧本有600多场戏。整整三年时间,他没接其他项目。除了照顾生病父亲的一年,李樯大概用了两年创作,一半时间花在查阅资料上,读了大概100本跟萧红有关的书。早在看《孔雀》时,许鞍华就觉得李樯有点“惊为天人”。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许鞍华发现,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第一反应很相似,“他比我更狠更极端,我的电影要的就是这种进步”。
但是,两人首次合作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遭遇了滑铁卢,4000万成本只赢得票房500万。“整个电影市场没起来。”袁梅说起一句行话:做电影就是赔,那为什么不做好电影?赔也赔得值。多年的默契让袁梅支持了李樯的创作。“就是文艺青年自己圆梦。”
许鞍华自然也愿意执导她喜欢的题材。她在二十出头的时候,知道了萧红。她忘了听谁讲起,这样一位女作家,才31岁就逝世于香港。许鞍华找到萧红的书,《呼兰河传》《生死场》,就像初次接触萧红小说的大多数人一样,她并不喜欢,觉得没主角,找不到情节。但有些片段特别震撼,尤其是“跳大神、童养媳死的那部分”。1979年,她导演完第一部长片《疯劫》,离开香港电台后,第二次拿起《呼兰河传》——有个朋友要拍新界的童养媳故事,这让她记起萧红。
这次,许鞍华觉得,“特别好看”。
2010年,许鞍华拿着李樯的剧本,在香港走了一圈。“都觉得剧本很艺术。”不是没人喜欢,如果做个小成本的电影,2000万以下制作,有人愿意投资。但许鞍华盘算,要比这个数目多几倍才行。“时代剧嘛,肯定会比普通的片子要贵,而且还准备去好几个地方,拉的时间长,制作费提高。”
2011年,当李樯找到覃宏那年,星美推出了一系列偏文艺的作品,如陈可辛的《武侠》、顾长卫的《最爱》,以及第二年上映的《杀生》《王的盛宴》等。袁梅后来跟壹读记者称,星美成为《黄金时代》投资大股东的原因之一是:“覃宏也是文艺青年”。
为了支持李樯的话语权,袁梅的公司自然也是股东。最终,一共九家公司拿出6500万的制作费。

找的就是这个“真”
2012年年初,《黄金时代》预筹备。7月,剧组完成建组工作。本来,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料,2012年十一黄金周假期,许鞍华到武汉取景,不慎丢失剧本、钱、手机、证件。这个意外的发生,让《黄金时代》即将开拍的消息进入公众视野。
不过,李樯和许鞍华,都不把这件事看作意外。大大咧咧丢东西的习惯,生活中的许鞍华常犯。“本来第二天约了人,我记错时间,早了24小时去,到第二天去又晚了,因为下错地铁站,迟了10分钟。”
12月12日,电影正式开机。2013年5月初,杀青。后期制作,则从那时一直持续做到了2014年3月份。
剧组聚拢了在行内堪称豪华的演职员班底。其中,美术指导赵海的显赫作品包括:电视剧《中国往事》《大明王朝1566》;电影《集结号》《天下无贼》等。但从业经验丰富的他在考虑是否加盟《黄金时代》时,也曾有过犹豫,其中的原因,跟许鞍华先前在香港找不到愿意出钱的投资者一样,“它肯定是比较复杂、比较麻烦的一个戏,这种戏要牵扯着调动很多方面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才行,跨哈尔滨、北京、陕西、上海、武汉,南方北方的基本上全都有,我们这算的还是集中了以后,把香港并到上海去,日本也并到上海去,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跑五个城市。是一个很复杂,并且时间也很长的工作量。”
实际上,最后拍摄下来,剧组还是去了香港,赵海带着他的团队跑足了六个城市。
许鞍华早年拍过不少年代戏,《书剑恩仇录》《投奔怒海》等作品不乏大场面镜头。2008年,《天水围的日与夜》上映后,她曾在采访中称,回顾以前作品,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是做得不够精致。
许鞍华对这方面的弥补和注重,在《黄金时代》的创作中极为显著。“希望把时代的场面变成感觉多一点,而不是光表达那个场面。细节里头多注意一些。”据悉,6500万的成本,大概60%的费用花在制作上。
在最难的取景地上海,剧组特地重做了包括香港街、武汉街等在内的几条街。许鞍华要求尽量选择实景。这个难度在于——这些景里,或有人在办公(比如片中的鲁迅家,重建于鲁迅文学馆对面的办公场所),或有人住里面,不少可能会穿帮的东西,都得经过细致的包裹。出现在片中的东兴顺302房间,更是被文物部门拍过照片记录在案的,颜色、布局不允许出现丝毫变更。
不少在电影中一闪而过的镜头,事实上颇费心思。比如,剧组专门从东北找了符合年代的炕柜、佛龛、条几等,运到上海的片场。拍萧红小时候住的瓦房,剧组在房顶铺了一二十吨草。
美术指导赵海觉得,许鞍华是个比较印象派的人,所以他要求,如果在戏里,墙上出现画,最好都是看不懂的、抽象的。
实际上,许鞍华对于布景的讲究,最大程度地帮助了演员。汤唯就表示,片场的每包烟、每一个火柴盒上的东西,都很利于她入戏。黄轩告诉壹读记者,演戏过程中他经常会觉得,自己真的穿越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其实在找的就是这个‘真’。”曾跟田壮壮、娄烨、李玉、贾樟柯都有过合作的王昱,担任了《黄金时代》的摄影指导,他在概括整个剧组的工作状态时这样说。

symic(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