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8年(1949年)2月,撤亳州市,并入亳县。同年3月,撤阜阳市,并入阜阳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阜阳地区有界首市、亳县、太和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和凤台县。县、市以下划分区(镇)。区以下划分乡(镇)。乡(镇)以下为行政村。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销,建界首县。阜阳地区其它县区划未变。 1958年11月,界首县与太和县合并为首太县。阜阳地区其它各县区划不变,但县以下区(镇)、乡(镇)统统撤销,建立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划分生产大队,大队以下划分生产队。 1959年5月,首太县撤销,复分为界首县、太和县。 1961年至1962年,阜阳地区各县划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区,公社以下仍划分生产大队,大队以下划分生产队。 1964年10月,建立利辛县。其辖地包括由阜阳县划出的4个区,由蒙城县划出的1个区,由涡阳县划出的3个区和由凤台县划出的2个区。 1965年,阜阳县城关镇改建为阜城镇,县级,直属阜阳专署,其辖区为原阜阳县城的4个人民公社。 1969年,各县撤区并社。 1975年12月,建立阜阳市。其辖区除原阜城镇所属的4个人民公社外,又将阜阳县的水上公社和阜阳县新华区的3个大队划入。
1977年1月,凤台县从阜阳地区划出,归属淮南市。 1979年,各县、市再次划小公社,社上建区。 1983年,全地区各县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置,人民公社改建为乡(镇)政府,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5年,阜阳地区辖有阜阳市、亳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太和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界首县,共1市10县。全地区共有125个区、11个区级镇、658个乡、33个乡级镇、15个办事处、6647个村民委员会、139个城镇居民委员会、40941个村民小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