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风景齐绽放

家乡区县: 安徽省太和县

阜阳风景齐绽放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四周。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现,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未几。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复兴阜阴文风。塔为全砖构造,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门路进口,有回旋梯道贯顶。1、3、5、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2、4、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稀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构造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穿攒尖,造型朴实肃静。
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坤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纪录: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材,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来:"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文峰塔既与"文"相干又极富玄门色采,该塔一些砖雕,有暗示吉利快意的长命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乞求的鲤鱼跳龙门,另有阳阳鱼图案。这对研讨那时人们的思惟认识、审美心思和阜阳汗青等方面皆供应了形象活泼的名贵材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火塔。

奎星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谯楼。据传阴日登楼可看霍山,素交县志又称"视霍楼",俗称"三篷塔"。
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浑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全砖布局,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建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前人觉得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子。
奎星楼三层均室,但互不贯穿。一层晨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奎"、"壁"、"斗"均属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尾宿,果其"愚昧相钩,似文字之画",以是《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春春元命苞》更以为汉字发源也与奎星有关,说苍颉"俯不雅奎星圜直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水指掌,而创笔墨"。《历代名画记》说:"奎有芒角,下主辞章"。因为古籍中常把奎星与文字、文章联络在一同,所以历代文人都崇敬奎星,各地为之建楼奉祀,以祷告当地文人辈出,文风兴盛。

流念(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