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民以食为天,可想而知美食对人来说有多大诱惑力。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家乡美食-肇庆裹蒸粽。肇庆的粽子不称粽子,我们命其名曰:“裹蒸”,也叫“裹蒸粽”!人们一说到肇庆,除了联想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其次就是裹蒸粽了,以传统的包裹方式及独特的风味,闻名于粤、港澳和海外,深受市民及中外游客喜爱。外界曾有“不吃裹蒸等于没来肇庆”一说,从此就能说明裹蒸粽的魅力所在。肇庆裹蒸历史:肇庆裹蒸粽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制作非常讲究,色香味俱全,其历史悠久。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同时传言裹蒸曾是古代皇帝贡品。 南北朝包裹蒸已成地域风俗,很多史书、古诗都对它有所记载或描述。 《南史》就曾记载南北朝齐明帝吃裹蒸趣事:“太宫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片破之,余充晚食’。”这表明裹蒸在当时已经成为“贡品”、“御食”,而皇帝对它的喜爱和珍惜,也说明裹蒸在当时已经颇为名贵。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十月一日》诗曰:“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裹蒸如千宝,焦糟幸一拌,滋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学者推断,民间每年入秋后食裹蒸的习俗在云贵高原由来已久。而汉代古端州与云贵高原同属“南蛮之地”,风俗习惯有很多相同之处。后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此和睦相处,肇庆人民吃裹蒸的习俗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肇庆裹蒸做法:肇庆城乡的传统美食肇庆裹蒸,香气四溢,入口甘香溶化,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第二、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公斤。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是用冬叶包裹糯米加绿豆制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庆城乡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美食。 市面上的肇庆裹蒸品牌有“鼎湖山”、“裹香王”、“皇中皇”等,价格由三元至十二元不等。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heliyu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heliyumj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liyumj
个人网店:http://shop107029515.taobao.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