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2

家乡区县: 潍坊诸城市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诸城最出名的是诸城派古琴。
诸城派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早在4300多年前,出生于诸城诸冯村的虞舜就善于制琴、弹琴。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诸城派古琴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溥长、王雩门、王作祯、王露、王宾鲁,人称“诸城琴史五杰”。
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是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其艺术风格细致、含蓄、质朴、流畅;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诸城古琴以《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为独有曲操。琴谱有王冷泉辑《琴谱正律》,载琴曲21首;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相传的《桐荫山馆琴谱》,载琴曲16首;王露辑《玉鹤轩琴谱》,载琴曲30首;王宾鲁传《梅庵琴谱》,载琴曲14首。

大约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山东诸城的古琴一度兴盛,当时影响较大的古琴家,一位是王雩门(字冷泉),一位是王溥长(字既甫)。王雩门宗金陵派,王溥长宗虞山派,虽然他们的琴学渊源有异,但《长门怨》、《秋风词》等独特的诸城派琴曲都是一致的。到19世纪后半期,王溥长的儿子王心源的琴艺超过了他的父亲,与王雩门(冷泉)被称为“诸城二王”。20世纪初,出现了王心源的学生王露(字心葵,号雨帆),又有“诸城三王”或“琅邪三王”之说。这时诸城古琴的传人众多、风格别致,独有的曲操并广为流传,这是诸城古琴的全盛时期,其时间当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的前后数十年。(本段诸城古琴历史记录来自王心源的孙女王凤襄及孙女婿张育瑾的研究(张育瑾先生的文章《山东诸城古琴》发表于1959年《音乐研究》第3期))
随着国人对《梅庵琴谱》的祖本《龙吟馆琴谱》的发现和研究,又把前面所述山东诸城古琴的历史上推二百年左右,即在明末或清初《龙吟馆琴谱》产生的时期,那时便有了《关山月》、《长门怨》等诸城古琴独有的曲目。
1919年,在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推荐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延请王露至北京大学担任古乐导师。王露是王心源最得意的古琴门生,同时他也是当时北派琵琶的代表人物,青年时期东渡日本学习西洋音乐六年并得学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济南大明湖畔组织德音琴社并传授琴艺,声望颇高。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王露所写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论文章和辑订的部分古琴谱、琵琶谱,都发表在1920年出版的期刊《音乐杂志》上。可惜王露在北京大学只工作了两年便病故,年仅44岁。两年的时间不长,作为诸城古琴在京城以至全国的传播,影响仍然有限。王心源这一传授系统中有王露这样出色的传人,王露和王心源的儿子王熙麟(字秀南)教出的一代琴人中,有詹智睿(字澂秋)、李华萱、王生香、张育瑾、王凤襄多人,王心源这一传授系统在诸城当地和省城济南的影响很大。
而把诸城古琴带到南方,进而流传到全国的,则是诸城古琴的另一支王冷泉传授系统的王燕卿先生。王燕卿先生古琴的贡献在中国古琴史上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我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了。
诸城派古琴作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古琴流派之一。2008年,诸城派古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高培芬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8年,诸城派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1年2月12日,由山东博物馆与山东省古琴社联合举办的“馆藏千年古琴之韵”诸城派古琴品鉴会在山东博物馆举办。
品鉴会上,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古琴演奏家高培芬,民族器乐演奏家张富
森,以及山东省古琴社的古琴家们,为观众演出了《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古琴独奏《关雎》、琴歌《漱玉泉情思》等经典曲目。其中,高培芬用唐代古琴演奏的《关雎》,是根据明万历刻本《阳春堂琴谱》打谱复活的古琴曲,在2001年中国古琴第四次打谱会议上被大会认定,定名高培芬版本《关雎》,得到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喜爱。

冷月无声(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